close

正常服藥卻起疹子、水泡、休克,甚至全身焦黑到有如燒燙傷患者,嚴重致死,這些不預期的藥物不良反應,在國內藥害救濟基金會每年收案250-270例,15年來共給付1400未民眾,給付金額超過4億元,痛風藥及抗癲癇藥為最常見發生問題的前3名。

蔡爸爸的女兒就是個例子,6年前7歲的女兒因罹患小兒癲癇,接受癲癇藥物治療,服用10天後身體及四肢冒出一顆顆紅疹,起初蔡爸爸和蔡媽媽不以為意,沒想到服藥2周後全身紅疹、口腔潰瘍伴隨高燒,從學校急送到醫院急診,醫師研判是抗癲癇藥物引起的「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立即進入加護病房,險些送命。

蔡妹妹因為及早診斷、治療,幸好恢復健康,但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常見太晚確診患者,來不及治療就已往生,甚至有30歲年輕人只因扭傷服藥,沒想到引發過敏性休克而不幸過世。

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公布藥害救濟制度施行15週年成果,該署藥品組副組長表示,造成藥害前10大藥品中,抗癲癇藥物及NSAID(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就各占3名,都是發生嚴重皮膚不良反應或全身性過敏、免疫反應。

依不良反應來分,皮膚及皮下組織疾患高占65%,如最常見的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其次免疫系統疾患及肝膽疾患分占9%,如過敏性休克、急性肝炎、猛爆性肝炎等;血液及淋巴系統疾患、神經系統疾患則分占4%及3%

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表示,像蔡小妹這樣的案例,症狀發生第4-5天起會開始長水泡,這時代表已發作,若不及早治療,症狀出現10天後就可能如燒燙傷患者般,全身50%焦黑,提高致死率。

他指出,針對較常發生問題的藥物,部分已有取代產品,例如特定條件者可申請第二線抗痛風藥健保給付,取代排名第1名的Allopurinol,但如第2名的抗癲癇藥Phenytoin目前沒有預防方法,尤其肝、腎代謝功能較差患者,用藥後2個月內都應對各類症狀提高警覺,以降低疾病嚴重程度及致死風險。

(中時即時) 林宜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