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骨質疏鬆最大的風險是容易造成「非創傷性」(例如壓迫性)骨折,也有人因骨鬆導致佝僂,影響正常行動與外觀,但什麼情況需要接受藥物治療?

更年期婦女 及早評估

分享資深骨科醫師說,降低骨折及骨骼變形風險,正是考量接受藥物治療的關鍵,一般高齡長輩都難免,可說是最需用藥的族群;其次是骨密度低及骨代謝率快的高危險群,更年期婦女尤應及早評估;另外,就是太早或太嚴重的非老化「異常」骨質疏鬆患者。

大家常說的「老倒縮」,就是長期因自然老化造成骨質疏鬆,全身骨頭變小。最明顯的就是頭面部皺紋,骨頭小了,皮膚相對一定鬆垮,不是擦任何東西可以消除的。

背一旦駝了 無法逆轉

但骨質疏鬆真正影響嚴重的,不是出現皮鬆皺紋,而是骨頭,尤其是脊椎骨,會變得像是內塞海綿的蛋殼。一旦骨頭變成這樣,只要輕微外力,諸如跌倒甚或咳嗽,就能讓骨頭塌陷、壓扁而骨折,這就是非創傷性(壓迫性)骨折。

當老人家因骨鬆而逐漸彎腰駝背,等到頭抬不起來時,就很難逆轉了。除了常見的,一跌倒就造成股骨、髖骨骨折,還會因骨鬆影響骨釘補強的手術治療效果,進而加劇從此站不起來、無法走路的風險。

▇ 3類骨鬆治療用藥

1.抗骨流失藥物

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雌激素(estrogens)、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ERMs)、抑鈣素(calcitonin)、denosumab等。

副作用:國內臨床運用最廣的屬「雙磷酸鹽類」,男女皆可使用,常見的副作用可能有腹痛、惡心、消化不良、骨頭痛、關節痛、肌肉痛,較嚴重的是,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下顎骨壞死。國內有一周一次口服劑型及三個月一次、一年一次的針劑。


2.促骨生成藥物

主要為副甲狀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

副作用:可能有腿部痙攣、頭暈、血清鈣增加,及惡性骨瘤的風險。


3.兼具抗骨流失及促骨生成藥物

有strontium, ranelate。

副作用:可能產生腸胃道不適、頭痛及意識障礙、記憶喪失等風險。


骨密穩定者 五年後或可停藥

健保規範,第二類藥物給付限制嚴格,屬第二線用藥,第三類則健保無給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類藥物,除了雙磷酸鹽類停藥後,骨密度不會迅速流失外,其他藥物一旦停止治療,原先增加的骨密度又會流失。

一般建議,骨折高危險群連續使用雙磷酸鹽類五年,用藥效益會高於顎骨壞死風險者,可持續用藥;若屬於骨密度穩定、未曾發生骨折、且屬骨折低危險群的患者,連續使用五年後可考慮停藥。

▇ 護骨三階段

年輕多補鈣 更年期評估 老年要防跌

想要維持良好的骨健康,讓身體有較高「尖峰骨量」,就要從年輕做起,避免菸酒和過量咖啡,保持均衡營養和規律運動,並多補充鈣質儲存骨本。

更年期婦女應盡早評估是否補充女性荷爾蒙,預防骨質流失;年老時期則須加強防跌,以防範骨折發生。

對高危險群來說,及早藥物治療是有必要的。譬如遺傳體質,如果自己家中有駝背很嚴重、小小跌跤就大腿骨折的長輩,那麼不妨早點開始治療。多早?愈早愈好,婦女建議一停經就開始。雖然健保給付很難申請,但一年自費的藥費約一萬六千元,如果因此換來二十年後不會駝背,應該還是值得的。

 

聯合報 記者紀文禮/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