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過敏及氣喘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入秋了,不少人一早起來猛打噴嚏,鼻水停不住、眼睛發癢,讀書或工作都無法專心,但看醫生又沒感冒,困擾生活作息,醫師表示,這是典型的過敏性鼻炎。除流鼻涕外,有些患者因為鼻塞,病患常會張口呼吸,則容易產生口乾、咽喉炎或呼吸道感染,若是小孩長期張口呼吸,嚴重時可能影響臉部發育,對顏值造成影響。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表示,鼻腔是空氣進入人體的第一站,也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線。當吸入的空氣中,若含有引起身體發炎,或刺激鼻腔黏膜的物質,鼻腔會出現打噴嚏及流鼻水狀況,這是保護人體抵抗有害物質的免疫防衛機制。
 
對過敏的人來說,防衛機轉異常反應,會使鼻腔處於持續性慢性發炎狀態,對一些無明顯危害的物質,也頻繁出現打噴嚏及流鼻水等症狀,這就是過敏性鼻炎產生的原因,而使鼻腔異常過敏反應的物質,稱為過敏原。
 
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癢、眼睛癢及喉嚨癢等症狀,在台灣,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塵蟎、蟑螂、貓狗等動物皮毛、黴菌及花粉。 黃同村表示,患者除了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癢等鼻部症狀外,少數患者會伴隨頭痛、嗅覺降低或喪失及鼻出血等症狀,嚴重時影響情緒、睡眠、求學或工作,造成注意力降低,生活品質受到影響。
 
另外,因為鼻塞,病患常會張口呼吸,則容易產生口乾、咽喉炎或呼吸道感染,若是小孩長期張口呼吸,嚴重時可能影響臉部發育,對顏值造成影響。嚴重過敏性鼻炎患者,可能導致鼻竇炎、鼻息肉、中耳炎、氣喘加重及睡眠呼吸中止等併發症,不可不留意。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0歲黃伯伯從5年前開始,常因吸菸而咳嗽、痰多、呼吸喘、喘鳴,初期還可以吸入支氣管擴張劑而改善,但是,狀況愈來愈嚴重,氣喘發作愈來愈頻繁,夜晚發作次數愈來愈多,最近半年晚上幾乎得坐著睡覺,白天一走動就呼吸喘,也常住院,脾氣變得愈來愈暴躁,社交活動愈來愈少,家庭生活深受影響。
 
氣喘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氣流阻滯病變的呼吸道慢性病,無法痊癒,但可以控制。
 
主要是因為呼吸道受過敏原的刺激,如塵蟎、病毒感染或吸菸等原因刺激呼吸道產生慢性氣道炎症。臨床上會出現咳嗽有痰、胸悶、呼吸不順、嚴重的話會有咻咻的喘鳴聲,尤其是半夜或凌晨更為明顯,如影響到睡眠品質就可能造成生活上的影響;若完全輕忽氣喘,最壞的情形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造成死亡。
氣喘是可以預防的疾病,避免接觸過敏原。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蟎、蟑螂、貓毛、狗毛及黴菌等,保持居家清潔,減少灰塵堆積及塵蟎產生,以避免各種過敏原。
 
此外,避免呼吸道感染、溫差變化大的環境、在乾冷的空氣中進行激烈的運動、吃冰冷飲食、吸二手菸等會誘發氣喘發作的刺激因素。
 
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正確使用藥物,適度運動增加免疫力、定期監測氣喘控制情況,大部分的氣喘症狀皆可有效控制。
 
治療方面,主要是靠支氣管擴張劑來緩解支氣管痙攣及用類固醇治療發炎反應,氣喘藥物有分為平時保養及緊急使用兩種,平時保養藥物以類固醇與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為主,短效的支氣管擴張劑則是緊急發作時使用。
 
很多病患雖然有氣喘病史,但卻沒有正確控制氣喘,往往等症狀出現才找醫師治療,或倚賴急救型藥物減輕症狀。
 
了解急性發作時如何自救,才能達到氣喘控制,享受正常快樂的人生。
 
文/羅美惠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喘是種過敏性疾病,當天氣變化或接觸到過敏原時,病友們就會出現如咳嗽、哮喘、胸悶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知名歌手鄧麗君即是因氣喘發作過世,因此正確使用氣喘藥對患者來說十分重要。
 
氣喘藥依使用途徑可分為吸入劑、口服藥、注射劑3類;
 
吸入劑可局部作用在呼吸道,適合多數病友,其中又分成3種製劑: 
 
1、定量吸入劑(MDI):藥品填充於壓力罐中,按壓時會噴出霧狀藥液。優點可隨身攜帶,缺點操作較複雜,需要一定的手口協調性才能在噴霧時同時吸入藥品。
 
2、乾粉吸入劑(DPI):藉病人自己的吸力將藥粉吸入肺部。優點可隨身攜帶,缺點病人要有足夠的吸力才能將藥粉帶入肺部。
 
3、呼吸溶液劑:搭配機器可持續產生藥霧,病人正常呼吸即可吸入藥品。優點任何病人皆適用,缺點是需要配合機器使用,不適合隨身攜帶。
 
當氣喘急性發作時,可使用速效支氣管擴張劑 乙二型交感神經致效劑(如泛得林、備勞喘)以擴張呼吸道,幫助換氣。發作時每20分鐘給予一劑,每劑噴2至4下,可重複2至3次。但此藥長期使用會產生耐受性,導致藥效變差,建議速效型藥品於需要時或運動前使用即可。 
 
服類固醇防復發
 
吸入型類固醇可抑制呼吸道發炎反應,對於嚴重或時常發作的病人,可於急性氣喘發作後,短期口服類固醇治療5到7天,以避免復發。
 
若能控制慢性呼吸道發炎就可減少急性發作、避免肺功能惡化並增加生活品質,是氣喘治療的長期目標。
干擾發炎反應的藥品包括吸入型類固醇(如可滅喘、帝舒滿、輔舒酮)、複合長效乙二型交感神經致效劑與類固醇吸入劑(如使肺泰、吸必擴)、口服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如欣流)與皮下注射型抗IgE抗體(如樂無喘)等。
這類藥品用於長期預防發作,治療期間仍需隨身攜帶速效型吸入劑以備不時之需。 
 
 
台大醫院提供
應隨時注意餘量
由於氣喘藥品製劑的使用注意事項大不相同,建議病友針對目前治療的藥品向藥師諮詢使用、清潔與保存的正確方法,並隨時注意速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吸入劑的餘量,才能良好控制氣喘,避免憾事。 
 
作者 台大醫院藥劑部藥師陳建豪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雖然不能靠吃特別食物來神奇的治癒氣喘,但以下這些食物可能使你的氣喘更嚴重:
 
水果乾:很多水果乾含有亞硫酸鹽(sulfites),這是旨在延長食物保存期的防腐劑,也是對很多氣喘病患造成最大問題的添加劑之一。注意包裝上是否有「亞硫酸氫鉀」 (potassium bisulfite)或「亞硫酸鈉」(sodium sulfite)之類的字眼。
 
葡萄酒或啤酒:很多酒也含有亞硫酸鹽。一些研究顯示,葡萄酒所含的組織胺(histamines),可造成流淚、打噴嚏和呼吸喘鳴聲。
 
蝦:冷凍蝦和其他海鮮,往往含有亞硫酸鹽,因為可防止出現難看的黑斑點。外食時,避免吃到在蝦或貝類高湯烹煮的食物。
 
泡菜:你可能需要把熟食店三明治裡的泡菜扔掉。泡菜和德國酸菜之類的發酵食物,通常含有亞硫酸鹽作為防腐劑。也要注意調味料、辣根醬和沙拉調味醬。
 
包裝馬鈴薯:若你想用粉末製作薯泥,先讀包裝,你可能會發現「亞硫酸氫鈉」之類的防腐劑成份。改吃你能放進烤箱的整個馬鈴薯。
 
馬拉斯奇諾櫻桃(maraschino cherries):這種櫻桃美如珠寶,但是你應敬而遠之。罐頭水果和瓶裝果汁,例如檸檬汁或萊姆汁,也可能含防腐劑,引發支氣管痙孿或氣喘其他症狀。
 
你會過敏的食物:你可能對你會過敏的食物已保持警覺,這些食物也可能引發氣喘。「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會」表示,造成多數過敏反應的食物,包括堅果、小麥、大豆、花生、蛋、魚、貝類和牛奶。
 
2016-04-15 02:43 世界日報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人父母者,孩子的健康永遠是首要!我們鼓勵各位新手父母依照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嬰兒哺育建議,足月新生兒於出生後應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至4-6個月大,開始逐漸添加副食品,可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1歲後依據母親與嬰兒的意願與需要持續哺餵母乳,沒有年齡之限制。餵哺母乳宜以親餵為原則,尤其前2個月。
 
兒童過敏症狀的陸續發生稱為「過敏進行曲」,意即許多過敏症狀會從嬰兒時期循序發生,一歲以內嬰兒,常見的過敏疾病是異位性皮膚炎及過敏性腸胃炎,二歲幼兒主要為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結膜炎,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揉眼睛等眼鼻症狀,三歲以上兒童若有支氣管性氣喘,常常晚上和清晨起床咳嗽、運動後咳不停,研究顯示80%氣喘兒童在五歲時已被確定診斷,國小和青少年的過敏頻率與嚴重度會逐漸減少,一直到成年。
 
臨床上有嬰兒濕疹案例,因為半夜腸絞痛不舒服就只能哭鬧,怎麼哄都沒有用,非得要折騰個2、3個小時才肯罷休,每晚哭鬧症狀持續兩周,孩子可憐,對於上班的父母更是一大酷刑。該怎麼避免孩子因為過敏症狀成為「磨人精」呢?建議把握以下「一不二要」:
 
 
1. 不要以為新生兒臍帶血過敏檢查(IgE)數值正常就沒關係!
 
人體免疫球蛋白之中的IgE,經常做為過敏指標之一,許多家長接受臍帶血IgE檢查,根據國際研究2007報告,單靠臍帶血IgE預估過敏疾病累積發生率的敏感度只有26%,不宜作為預測兒童過敏的單一指標,必須加上家族過敏史的詢問。很多家長誤以為寶寶做了新生兒臍帶血過敏檢查數值正常就沒事,沒有考慮到家族過敏史和環境中空氣汙染等各種過敏刺激物的接觸,若疏於防範,寶寶長大過程有可能出現過敏進行曲。
 
 
2. 過敏預防要及早!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0年就提出「生命最初1000天」的健康呼籲,從孕前3個月到孩子出生2年的這1000天,影響孕婦胎兒以及下一代將來數十年健康的關鍵時期,這段期間基因易受外在環境影響,包含營養不足、毒物等,因此建議婦女從備孕、懷孕一直到哺乳期,都應該補充均衡的營養,做好健康管理。這1000天也是奠定身體免疫系統發展的重要時期,更是預防過敏的絕佳階段,從計畫懷孕開始就要做好準備,並且最好持續到三歲!
 
 
3. 嬰兒哺育與媽媽飲食要慎選!
 
腸胃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因此飲食的選擇非常重要!母乳是寶寶的最佳營養來源!哺乳媽媽可嘗試減少食用乳製品、咖啡因、洋蔥、甘藍菜等容易造成嬰兒腸絞痛的食物。一歲後,媽媽因為各種因素,不一定能持續哺餵母乳,選擇配方產品時就要特別謹慎。嬰幼兒的腸道較大人脆弱,部分水解蛋白配方產品的蛋白質分子經過水解處理,將原本較大的分子轉化為細緻小分子,對於寶寶的腸胃而言接受度較高,且更容易吸收,有助調整好體質。再次提醒,孩子的健康需要從小紮根,家長務必謹慎,盡早打好底子。
 
2016/07/18 10:39:02 聯合線上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內針對逾兩萬人進行的「食品過敏原調查計畫」發現,國人食物過敏盛行率約十.一六%,平均每十個人就有一人。除了常見的海鮮,芒果也是台灣特有、常見過敏原之一,甚至還有人對草莓、巧克力過敏。
過去十年,衛福部曾針對國內食物過敏概況進行三次大規模調查,最近的一次是二○一二年衛生署(現為衛福部)委託的「食品過敏原調查計畫」,從全國七十二所國小學童與成年家屬回收近兩萬份有效問卷,分析出國內食物過敏人口約十.一六%
 
癢 腫 咳 最嚴重休克
主要過敏原分成十一種,包含蝦蟹貝類、魚類、軟體動物(如魷魚、章魚、墨魚等)、蛋類、奶類、花生、堅果類、麥類、黃豆、芒果、奇異果。其餘像是鳳梨、木瓜等也有過敏案例。
 
廿多歲的黃姓女子就對芒果過敏,她說,有次吃了一整顆芒果,結果半夜背部癢到無法入睡,嚴重紅腫,隔天就醫竟發現是對芒果過敏而起蕁麻疹。
 
計畫主持人、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胃腸科主任表示,臨床上,芒果過敏案例不少,從皮膚搔癢、紅腫、咳嗽到蕁麻疹,甚至心血管不適、休克。
 
亞東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指出,除了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外,也有草莓、巧克力過敏個案,強調食物過敏症狀最常表現在皮膚、呼吸道與腸胃道,慢性發作會出現如異位性皮膚炎、腹瀉等;急性發作則是嚴重呼吸困難、低血壓、過敏性休克等,更恐危及性命。
 
食物過敏約七成發生在卅歲以前,門診發現很多患者並不清楚自己對哪些食物過敏,且體質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改變,可能原本不過敏的食物後來卻發生不良反應,提醒吃完食物出現不適,最好儘速就醫。
 
2016-07-24〔記者林惠琴、林彥彤/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是否曾經發現在頭皮、鼻翼兩側、眉心、前額髮際、耳前後、甚至是前胸及後背處,常常會有白白小小的細屑,擦藥也不會好,壓力大或晚睡時,上述部位會特別容易泛紅、脫皮,其實這是所謂的「脂漏性皮膚炎」。顧名思義,這些脫屑部位多發生於皮脂腺分泌較旺盛地方,也就是身體比較容易出油處。
 
 
許多人剛發生這樣的皮膚問題時,馬上聯想到皮膚科拿外用藥膏,也就是含類固醇的抗發炎藥膏來塗擦,剛開始的時候,擦藥效果超好,但是約2周後,泛紅及脫屑又會出現,藥愈擦愈覺得沒效,擦藥頻率愈來愈密集,三不五時藥膏用完了,又再回門診拿藥,反反覆覆長達數年、無法斷根……
 
但是,脂漏性皮膚炎真的無法斷根嗎?其實不盡然,事實上,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當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表皮細胞,它會造成慢性反覆發炎反應。現代醫學認為,脂漏性皮膚炎與遺傳、飲食、壓力等因素有關,且無法斷根。
 
不過,脂漏性皮膚炎與遺傳無關,患者若能配合治療與調理,是可以完全斷根的,只是必須耗費至少半年至一年時間。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極端聰明的生化工廠,一旦啟動自體免疫攻擊機轉,要讓它回到正常狀態就得花費更多心力去呵護與保養,畢竟疾病的根源起因於晚睡、睡眠不足,身體在夜間無法有效休息,日也操、夜也操,身體肯定會抗議!只有將肝功能與腸胃系統回復到健康清潔狀態,皮膚才可能回到平衡狀態,如果長期的日夜顛倒或熬夜不睡,身體過度勞累就會引發自體免疫功能異常。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從寶寶出生起,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在學習發展上能不落人後,以求得日後更好的生活,要是看到寶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專注力低落,家長就會變得很緊張。近來臨床發現,寶寶的專注力與過敏有很大的關聯,因為一旦孩子過敏,就會出現皮膚搔癢、鼻塞、噴嚏打不停的狀況,身體不舒服,加上睡眠品質不佳,就容易出現躁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形,也因此可能會影響學業表現,甚至其舉止引起同儕間異樣眼光,讓孩子無形中產生壓力,甚至有自卑心理。


一旦出現過敏症狀,寶寶的過敏體質被誘發了,就很難回到原本完全健康的狀態,容易反覆出現很多不適的過敏症狀,因此建議要把過敏影響健康的風險降到最低,務必從孩子出生起做好過敏預防,別等到症狀出現了才擔憂。

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 過敏預防刻不容緩

三歲前寶寶許多器官還在發育中,免疫與消化系統都尚未成熟,趁此時盡早做好過敏預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孩子日後的健康與學習著想,建議從一出生就要開始做好過敏預防的工作,才能盡可能遠離過敏所造成的問題。

過敏預防方式,除了家長普遍認知的做好環境清潔外,飲食部分也要多加注意,如剛剛提到,由於寶寶的消化系統尚在發育中,過敏原較容易通過寶寶未成熟的腸胃道進入體內,引發過敏反應,國內外研究都有數據顯示,母乳中含有助於寶寶免疫系統發展的因子,營養也最豐富,建議媽媽可以多多哺餵母乳。媽媽如果因為工作因素、疾病或者是母乳分泌量較不足等原因無法哺餵母乳,建議使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來銜接,它裡面的蛋白質透過水解技術,已從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就如同將蘋果磨成蘋果泥,營養成分一樣,寶寶也較容易吸收,不容易出現過敏 現象。

醫師提醒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心中最深的期待,我自己也是媽媽,所以也相當明白為人父母的用心良苦。建議家長把握三歲前黃金期,從環境與飲食多方面做好過敏預防,幫孩子培養好體質,幫助他們健康快樂長大。

** 寶寶若有潛在過敏風險,有過敏家族史,建議尋求醫師飲食建議 

 聯合線上 林煥堯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患有氣喘的林先生遵照醫囑,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控制病情,十分穩定,卻在「聽別人說」的情況下,擔心自己出現「月亮臉」而停藥,導致呼吸道症狀加重,差點喘不過氣來;醫師提醒,吸入型類固醇幾乎沒有全身性副作用,病友切勿亂聽謠言。

32歲的林先生因患有氣喘,依照醫師指示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藥物控制。他聽別人說,類固醇容易引起「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因自認年輕力壯,症狀也較穩定,不想出現圓圓的月亮臉跟水牛般厚實的肩膀,就自行停藥。沒想到因為感冒引起胸悶,而且呼吸道症狀更加嚴重,幾乎喘不過氣來。他只好再次就醫,因此必須加重藥劑,才知道原來是自己擅自停藥造成。

豐原醫院昨日舉行聯合病友會,醫護人員針對最常使用到類固醇藥物的病友,詳細說明類固醇的效果和副作用,以及常見的問題。

豐原醫院醫師表示,他常遇到氣喘患者因為擔心類固醇副作用擅自停藥,其實治療氣喘的吸入型類固醇直接作用在呼吸道,反應時間短,只有少量藥物會經由消化道及血液吸收,所以幾乎沒有全身性副作用。反而是病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後要記得漱口,否則容易引發口腔黴菌造成聲帶發炎。

記者李忠憲/台中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冬季節已到,又到了過敏好發時節,北醫過敏氣喘免疫科醫師表示,許多家長常分不清楚孩子是感冒?還是鼻過敏?其實只要掌握發作時間、鼻子分泌物、發作周期3個重點,就能判斷孩子到底是不是過敏。如果確定孩子是過敏,接下來就建議抽血確認過敏原,藉此減少孩子過敏機率。
近來氣溫忽冷忽熱,除了容易罹患感冒,也是過敏發作的高峰時節,看著孩子猛流鼻涕,不少父母都會疑惑「到底是感冒?還是鼻過敏?」醫師表示,想要分辨感冒、過敏,首先可以觀察孩子每次頻繁打噴嚏、流鼻涕的時間點,如果是半夜、清晨時最嚴重,平常時間還好,就可能是鼻子過敏,因為半夜和清晨氣溫較低、副交感神經較興奮,容易誘發過敏;如果一整天都常常打噴嚏、流鼻涕,就應該只是一般感冒。 
2歲後可抽血驗過敏原,2歲後 才驗過敏原
醫師表示,第二個要觀察的重點是鼻子黏膜與分泌物,如果鼻涕清徹透明,而且鼻黏膜較為蒼白,就是過敏的症狀;而感冒的鼻涕顏色比較黃綠,鼻黏膜則會較為紅腫。第三個重點是出現症狀的周期,如果流鼻涕天數長達一個月就可能是過敏,而一般感冒流鼻涕最久則不會超過10天。
醫師提醒,以上3個觀察重點只是判斷標準,事實上還是要讓醫師診斷才能確定,如果懷疑是過敏,就可抽血來檢驗過敏原,但太小的嬰幼兒檢驗可能會失準,建議2歲後再檢驗較好。
報導╱張雅淳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表示,台灣有過敏、氣喘症狀的0歲到12歲兒童約佔10%至15%,致病原因高達九成是塵蟎引發;近幾年因空氣品質惡化,原本有過敏體質的兒童更易誘發症狀。醫師建議家有過敏兒的家長應及早預防處理,才能避免長大後惡化成氣喘。

高雄榮總醫師指出,小兒過敏好發於3到5歲,這類患者在新生兒時期就有腸胃道不適及異位性皮膚炎等早期症狀。不過,許多家長普遍有「過敏不會好」的迷思,放任小朋友繼續惡化,也有父母擔憂治療氣喘的鼻吸入劑含有類固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現階段氣喘吸入劑的類固醇成分,作用在身體的比例不到1%,固定使用可舒緩過敏性鼻炎,也可避免氣喘情況惡化。

父母雙方都有過敏體質者,小孩有二分之一機率會過敏;除了遺傳因素,秋冬空氣品質不佳也有誘發過敏的可能。「過敏是終身功課」,若不積極預防、治療,只會一直惡化,若造成氣喘有致命危機。

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有氣喘兒別禁足,適度運動更健康。醫師指出,許多氣喘兒家長擔心運動會讓孩子症狀更嚴重,事實上規律與適度運動,可改善肺功能及呼吸道收縮反應,反而有助控制氣喘。

「樂踢一夏,足球小將養成營」昨天舉行,邀請五十名氣喘兒體驗射門樂趣。花蓮台開女足隊員陳雅惠遺傳媽媽的氣喘,和媽媽、姐姐一樣都是氣喘患者,她以自身經歷告訴小朋友,國小三年級加入足球校隊後,規律訓練讓她慢慢克服氣喘,升上國中已不需依賴藥物,也鮮少氣喘發作。

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指出,台灣兒童每五人就有一人氣喘,氣喘幾乎是孩子的「國民病」,門診近五成家長都認為氣喘兒不適合運動,事實上只要病情控制得宜,氣喘兒一樣可以成為運動好手,西元二○○○年到二○一二年奧運中,百分之十四點八的選手是氣喘患者。

許多研究證實,適度運動可減少呼吸道異常反應、減少運動誘發性氣喘及增加最大攝氧量,甚至能增加心肺耐力、幫助睡眠、減少因氣喘發作,提高氣喘兒生活品質。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任說,曾有氣喘兒家長要求開立不適合上體育課的證明,但只要控制症狀,不應限制孩子的學習活動。

以運動而言,游泳能增加肺活量,是第一首選,其他球類或慢跑只要做好防護,減少過敏因子,或在急性發作期三天內稍微限制外,其餘應讓孩子多方嘗試。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生我好癢好癢!癢到睡不著! 好幾個星期了。為什麼我的紅疹在家裡都一直好癢,一下有一下沒有,來看醫生反而都好了。

光聽到這種敘述,我內心大概有譜又是蕁麻疹!問病人有沒有發作時的照片,往往病人手機裡面可以秀出好幾張膨膨的紅疹,嚴重者還可能有浮腫的眼睛跟嘴巴。
蕁麻疹俗稱「風疹」,特色是突發性的環形紅斑,伴隨強烈的癢感,全身都可能出現病灶,時有時無讓人防不勝防,也難怪病人總是一臉愁容。

可口服抗組織胺
蕁麻疹大致可成急性與慢性兩種,定義上以6周為界線,發作期間在6周以內稱為急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最常見的是因食物、藥物引起,常見引發急性蕁麻疹的食物有帶殼海鮮、堅果、牛奶、蛋、巧克力、芒果、奇異果等。而常見引發蕁麻疹藥物,有抗生素、非類固醇止痛藥、影像檢查注射的顯影劑等。臨床上急性蕁麻疹病人很多都有過敏體質。
在慢性蕁麻疹方面,有一類型稱為物理性蕁麻疹,包括皮膚劃紋症(劃過去後皮膚會發紅發腫的體質)、乙醯膽鹼型蕁麻疹(對溫度突然升高過敏,如感冒發燒、健身房裡面運動、洗完澡吹冷氣)、寒冷型蕁麻疹(對冰冷溫度過敏,如冰塊)、接觸性蕁麻疹(對接觸物質過敏,如醫護人員戴乳膠手套)、摩擦型蕁麻疹(如褲頭皮帶或內衣摩擦導致過敏)等。


為防蕁麻疹發作,除了盡量避免食物、藥物等過敏原外,建議病患保持規律作息、減少壓力,都有助改善病況。根據統計慢性蕁麻疹病人1年內逾半病人會好,5年內約有8成病人會好,患者不需太過焦慮。
治療蕁麻疹首選是口服抗組織胺,優先考慮比較不會嗜睡的第二代長效型抗組織胺,副作用較低,但若控制不好的話還是會考慮加上第一代抗組織胺,通常在睡前使用效果會更好。
若是成效不彰可以考慮口服類固醇,雖然口服類固醇人人聞之色變,但是對於嚴重型蕁麻疹短期使用效果頗佳,但醫師並不建議作為長期治療。

盡快就醫找病因
針對頑固型蕁麻疹可以使用免疫調節劑或特定免疫球蛋白E的單株抗體,對治療也有不錯成果。建議病人有蕁麻疹症狀勿驚慌,要盡快就醫,好好記錄發作頻率,有耐心的調藥並找出過敏原因,以遠離惱人的蕁麻疹。

出自蘋果日報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天氣候轉涼,不少人肌膚開始出現問題,開業皮膚科醫師表示,秋天是濕疹的好發季節,因為人體在秋天時,不僅皮膚較乾燥,皮脂腺的分泌也會減少,肌膚少了油脂的保護,使四肢外側、唇周、顴骨、上眼皮等油脂較少處出現乾癢症狀,提醒患者肌膚發癢時,千萬不要搔抓,以免愈抓愈嚴重,如果出現紅疹、紅色斑塊則要檢查治療。

症狀輕塗乳霜
醫師表示,濕疹並不是濕氣太重造成的皮膚疾病,而是廣義的皮膚炎統稱,輕微的症狀有皮膚脫屑、緊繃感、角質增厚,洗完澡後會不由自主發癢,只要搔抓患處就會有紅疹、紅色斑塊出現,再嚴重一點,肌膚角質層可能裂開流出組織液;治療上,症狀輕微的患者不一定要使用藥物,只要在清洗肌膚時,減少清潔劑的使用量,用溫水清洗就好,洗完後塗上滋潤的乳霜緩解乾癢,若肌膚真的很癢想搔抓,就建議由醫師開立口服抗組織胺,來抑制癢感,以免搔抓出更多紅疹。

不要亂擦成藥
如果已出現紅疹、紅色斑塊,一定要就醫治療,醫師會視狀況開立局部類固醇藥膏,或是患部範圍太大、急性發作期,也可短暫口服類固醇藥物抑制症狀,醫師提醒,肌膚出現紅疹、紅色斑塊,千萬不要自行亂塗成藥,因為在還不清楚是濕疹皮膚炎還是黴菌感染的狀況下,外面的皮膚藥膏多是複方藥物,不只添加類固醇,還可能有抗黴菌、抗細菌的成分,可能會愈擦愈糟,還會增加後續接手的醫師在病因判斷上的困難度,因此建議只要出現類似濕疹皮膚炎的紅疹、紅色斑塊還是就醫治療較佳。

 

出自蘋果日報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天氣溫變化大,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提醒,家有氣喘兒的家長,應慎防孩子感冒,因秋冬是呼吸道病毒活躍的季節,常見如一般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一旦感染,易使氣喘兒的呼吸道黏液增加、氣管收縮,恐使氣喘急性發作;如發現孩子感冒遲遲不好,例如咳嗽超過2~3周,很可能是氣喘引起,應就醫治療、控制氣喘病情。

醫師指出,門診的氣喘兒從幼稚園到國小都有,秋冬尤其是氣喘好發季節,多半是平時沒有好好控制病情緣故,當氣喘發作時,氣管管壁會痙攣、收縮,黏膜發炎、水腫,並分泌大量黏液,輕則咳嗽、流鼻水等,嚴重則會導致呼吸有咻咻聲、喘不過氣、呼吸窘迫等,若長期沒有控制好氣喘,使氣管反覆發炎,恐怕引發呼吸道慢性阻塞,使肺部功能受損等,呼籲應用藥好好控制。

規律用藥 控氣喘
不少氣喘兒家長有錯誤的氣喘衛教知識,例如認為吸入性類固醇不好,而不讓孩子使用;或是覺得病情好轉就擅自停藥,缺乏規律用藥,都容易讓氣喘兒陷入反覆發作的窘境。醫師解釋,其實平常保養用的吸入性類固醇,劑量極低,並不會帶來長不高、月亮臉等副作用,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建議應遵從醫囑用藥,包括用多久、劑量等,切勿擅自亂停藥

流感疫苗 預防感冒
平常也可從飲食、運動和作息三管齊下,幫助提升氣喘兒抵抗力,醫師指出,許多家長常會詢問「該吃什麼保健品,才有助改善氣喘?」其實只要飲食均衡、不挑食,多吃蔬果即可,不需迷信保健品;另作息規律,小朋友最好在晚上9點前就寢、禁止熬夜,平時也要養成運動習慣,像游泳、慢跑、騎腳踏車等都是很推薦的運動,但秋冬天氣較冷,運動前應充分暖身、適時增添衣物,游泳選溫水泳池場地,以免著涼;10月也可開始帶孩子去接種流感疫苗,能預防流行性感冒病毒,提供良好保護,並避免氣喘惡化。


報導╱林明佳 攝影╱高凱新 部份圖片╱資料照片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起過敏主因為體內的免疫系統遭受破壞,例如過敏原、內在誘導物、外來刺激等。過敏原有可能來自居家環境、食物,例如塵(虫滿)、狗、貓或者海鮮食品等,而若對空氣污染、化學物質、人工添加物等內在誘導物產生排斥,再加上乾冷的空氣或寶寶容易用手抓搔癢處,這些外來刺激將加劇過敏的症狀。

誘發過敏三階段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表示,新生兒一般是不會有過敏的症狀,而誘發過敏的過程有分三個階段,通常是寶寶約二至三個月大時皮膚慢慢變得不好,通常於第四個月時,開始進行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會使寶寶到二歲時會產生過敏性鼻炎,三歲會有氣喘的症狀。異位性皮膚炎本質為乾燥性膚質,是一種會反覆發作且伴有劇癢的皮膚病,也是嬰兒期及小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

異位性皮膚炎四進程

異位性皮膚炎診斷的症狀為乾、粗、癢。進程由乾癢、紅腫、發炎、流出滲透液,當寶寶的角質層較薄、皮膚分泌的油脂過少時,接觸細菌、霉菌或髒空氣時,較易造成皮膚有乾粗的現象。而進一步,當細菌、污染物質或內在誘導物跑到皮膚裡面,免疫系統會產生防禦的功能,故皮膚會產生紅、腫、癢等現象;發炎後若不理會,嚴重時就會流出滲透液也就是膿。所以醫師表示,最正確的概念就是當爸比媽咪發現寶寶的皮膚,處在乾粗的階段時,就應該要即時去處理它,不要讓它一直進展到發炎或者流膿的窘況。

過敏基因來源

懷孕期間應盡量避開內在誘導物。懷孕期間其實媽咪吃蛋、水果或海鮮等這些天然的東西,其實並不會造成以後寶寶有產生過敏的基因,而是內在誘導物引發寶寶日後有可能會過敏的原因。

例如,媽咪抽煙或者家中有人抽煙時,其化學物質會透過胎盤,經由血液傳導至胎兒,便會使胎兒較易產生過敏的基因,增加寶寶過敏的機率;胎兒為女寶寶時,此過敏基因更會影響以後成熟的卵子,可影響至二代甚至三代之久。

內在誘導物除了化學物質以外,還包括了懷孕期間,媽咪可能吃了人工添加食品,例如炸物、速食等,這些也是會增加寶寶之後過敏的可能性。所以媽咪在懷孕期間的飲食習慣,盡量食用天然的食材,例如深色蔬菜、全麥麵包、糙米、水果以及富含碘離子的食物,可增加寶寶所需要的鐵元素。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秋之際天氣炎熱,秋老虎發威、秋颱又漸漸逼近,此時嚴重過敏性氣喘患者更需小心,隨時注意氣候溫差與濕度變化,減少過敏原接觸,才可避免氣喘發作。

在夏秋銜接之際,室內、戶外溫差大,溫度與濕度如果出現大幅度變化,就容易誘發過敏性氣喘患者發作。主要是因為這類患者的小支氣管較敏感,如果有不當的過敏原刺激就會造成明顯收縮,而導致氣喘患者呼吸不順而容易喘起來,而溫度、濕度就是一種直接的刺激來源。

雖然現在白天氣溫仍高,許多室內場所都會啟動空調舒緩室內悶熱的溫度,但長時間緊閉門窗卻容易造成室內通風不良,而讓過敏原及空氣微粒物質大量累積。但是,要完全不開冷氣確實有其困難,建議在日常居家時,選擇能調節溫、濕度的空調設備,或適時開窗透透氣,讓室內潮濕的空氣散盡,可以降低氣喘發作。

同時,夜晚睡覺時,也最好不要徹夜開冷氣,否則很容易誘發氣喘發作,建議可將溫度調成27℃左右,且搭配電風扇的方式,以免冷空氣過於刺激支氣管,造成呼吸不順暢。

對地處亞熱帶的台灣民眾而言,氣喘是相當普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不僅在治療上必須注重環境及飲食控制。臨床上遵照醫囑服用吸入型藥物也很重要。

根據氣喘的治療指引,過敏性氣喘採取「階梯式治療」,目前的藥物分成長期使用的吸入型類固醇,以及發作期間暫時使用的支氣管擴張劑,臨床上通常會視症狀的嚴重來做調配。

一般氣喘患者超過9成可以用「中低階的治療方式」達到控制,但仍有約一成的嚴重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生物製劑,降低類固醇的使用劑量。

嚴重過敏性氣喘患者除了需遵照專科醫師指示用藥控制氣喘外,也應重視環境、飲食的控制,才能降低氣喘發作的機率。

文/古世基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認為夏天氣喘較不會發作,但是署立嘉義醫院醫師表示,但近日氣喘發作的病患不少,追究原因多數是吹冷氣造成的,有的是吹冷氣不慎感冒,進而誘發氣喘 ,冷氣空調中,存在過多的過敏原、灰塵、塵蟎,誘發氣喘發作。

一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這幾天咳不停,原本以為小感冒,但給嘉義醫院醫師診後,卻發現他氣喘發作,病患自己嚇了一跳,搞不清楚為何夏天氣喘也會發作?因為患者半夜吹冷氣沒做好保暖感冒了,感冒又造成他的氣喘發作。

感冒會造成氣管發炎、黏液阻塞,進而誘發氣喘,氣喘患者吹冷氣時要注意保暖,而且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建議吹冷氣時,窗戶要開個縫,否則不乾淨的空氣一直在室內徘徊,空氣中的過敏源、灰塵、塵蟎也會誘發氣喘發作。

署嘉氣喘衛教師指出,如果你每次感冒都會超過十天,胸口會悶悶,曾經在運動後會喘或咳嗽、晚上睡覺曾咳到醒來、聞到菸味或不潔的空氣就會咳或喘,這就要懷疑是否是氣喘,要找胸腔內科或風濕免疫科,小朋友就找小兒科檢查與治療。

即使夏天氣喘也會發作,有氣喘病史的人,不要到夏天就忽略氣喘的威脅,另外,許多人患有氣喘而不自覺,這才是最可怕的,懷疑自己有氣喘的人,趕緊找專科醫師看診。

 

記者黃秋菊/嘉市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是否對食物過敏,醫師建議,自寶寶4~6個月大起,可每周加入一種新食物測試。

預防寶寶食物過敏3大原則
皮膚過敏檢測失準,竟2年沒吃過飯!現代過敏兒多,家長就怕餵到地雷食物,常帶著孩子到醫院進行過敏測試,有的醫院甚至宣稱「只要5cc血,過敏原通通現形」,就有家長帶著孩子去檢驗,發現對米飯過敏,也就讓孩子2年沒吃過飯,以致身形瘦小,發育不良。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科主任表示,這名中部2歲多男童,出生後家人就帶去做皮膚過敏檢測,竟發現孩子對米飯過敏,以致男童出生至今,從未吃過米飯,以致身形比同齡孩子瘦小,家長十分憂心,決定北上求醫,到馬偕進行更精細的過敏測試,才發現孩子根本沒有對米飯過敏,才鬆口氣說「終於可以讓他上餐桌一起吃飯了。」

醫師指出,過敏原測試的方法可分為皮膚測試、血液檢查、雙盲法食物測試,皮膚測試是將該種食物的萃取液放在手臂皮膚上,若當下出現紅腫的陽性反應,就會判定對該食物過敏,但通常這種檢測準確率約7、8成,想要進一步確診,還是得具備「實驗精神」,讓患者實際「吃吃看」最準確。

醫師說,其實多數過敏兒因體內荷爾蒙變化,會自然改善體質。一般來說,7成的兒童過敏,到青春期時會自動好轉,但如果青春期時仍然不見改善,由於此時體質已固定,過敏就可能跟著自己一輩子。

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表示,家長平時就應觀察孩子是否會對哪些日常食物出現不適反應,例如皮膚有紅疹、眼皮腫等症狀,若發現對其中一種食物有過敏反應,再帶孩子去檢測確認,之後才讓孩子減少攝取這類食物。

醫師說,他也曾收治過敏檢測表幾乎是滿江紅的過敏兒,若照檢測表的標準,「這孩子都不用吃飯了」,嬰幼兒還在成長發育階段,許多營養應多方攝取,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做過敏檢測,但應該帶檢測表與醫師討論,而不是自行限制孩子攝取各類食物,造成孩子營養攝取不均。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學三年級的女生只有十八公斤,原來她從小就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檢測發現對多項食物都過敏。父母憂心女兒過敏再犯,每餐只讓她吃白飯,女孩瘦到只剩皮包骨。


但只吃白飯,還是無法控制小女孩的過敏症狀。爸媽再度帶她就醫,開業免疫風濕科醫師忍不住對她父母說:「檢驗報告不是這樣看的」。


一般學生三年級應有廿五到廿八公斤,這位小女生全身看不出一絲「肉感」,詢問下才知,自從她五歲被檢出對牛奶、蛋白、海鮮、堅果等食物過敏後,家長竟然只給她吃白飯,她在九歲前都不知肉味,嚴重營養不良。經進一步診斷後,女孩只對塵蟎過敏,完全不需忌口。


檢驗陽性 不是不能吃
醫師說,坊間有醫事檢驗所提供檢驗套餐,號稱可驗過敏原,檢驗項目多達幾百種,價格更不便宜。孩子檢驗後,報告通常是「紅字滿天飛」,各種項目呈現陽性,讓家長不知該讓孩子吃什麼才好。


醫師表示,引發過敏的因素包括食物和環境,九成以上的孩子因環境過敏原,吸入或接觸才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反應;食物雖然會引發過敏,但人體習慣後,有時過敏反應會減少或消失,因此就算檢驗呈現陽性,也不是完全不能吃,須經食物、皮膚測試等,才能完全確定。


例如,若檢出對蛋白過敏,可暫停攝取蛋白兩周,之後再到醫院試吃十公克蛋白,過敏反應最快在卅分鐘內出現,最慢四十八小時;若四十八小時都沒有反應,代表孩子體內對蛋白有耐受性,可繼續吃。


醫師呼籲,幼兒過敏應先就醫,再依醫師建議檢驗過敏原;坊間過敏原檢測不適合兩歲以下幼兒,不建議自行檢測。

2015-07-17聯合報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