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藥物介紹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冬天許多人喜歡進補,但小心體質不適合,補過頭出現上火現象,嘴破眼發紅,還會睡不著。
 
開業中醫師表示,門診中近期收治一名30歲的女性上班族,本身有僵直性脊椎炎,平常吃西藥控制,近期因為冬天手腳易冰冷,想說進補調身體,一周至少吃兩次以上的薑母鴨、十全大補湯等,結果出現口乾舌燥、嘴破、眼睛發紅發脹,才警覺有異狀,而就診,屬典型的進補過當,造成上火、過燥現象。
 
中醫師表示,冬天進補有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或肝腎疾病等的人,都應避免過度進補,以免造成上火或免疫過亢。而這名女患者,本身有僵直性脊椎炎,且平常又熬夜晚睡,家人看她臉色白、手腳冰冷,想幫她進補,結果出現口乾舌燥、嘴破、眼睛發紅發脹等症狀,研判患者屬「外寒內熱」體質,不宜採「熱補」,否則易上火、過燥,引發不適症狀。
 
燥熱者僅適合涼補平補
 
醫師表示,一般進補可分熱補、涼補及平補。
通常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等,都屬熱補,適合體質較寒者,像體弱多病、怕冷、貧血等族群。
而體質燥熱者,建議採涼補或平補方式,像可選百合、水梨、蜂蜜、白蘿蔔等都是較適合的食材。另外若進補過度有上火現象,可喝「蘿蔔蜂蜜飲」,準備煮熟的白蘿蔔1000g切丁,加5~10片薑片、適量蜂蜜,以溫開水500c.c.打汁飲用,有助即時清除內火。 
 
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表示,有免疫問題像是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及乾癬等的人,都不適合隨意亂進補,以免影響免疫系統的調節。且若平常有服用如消炎藥、免疫調節劑、控制病情等作用的西藥,更要注意進補時所使用的中藥材,避免免疫系統紊亂。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魚油中含有Omega-3包含了EPA及DHA,一般認為對大腦發育很好,成了父母最愛給孩子的營養品之一,醫師表示,魚油的來源,還是吃天然的魚最好,若真要給孩子補充魚油,營養師建議,魚油成人劑量一天大約1000毫克,兒童大約減半,且不宜跟鈣片一起吃,避免拉肚子。
 
振興醫院小兒科表示,在學理上,Omega-3有助於細胞的代謝,也認為有助於大腦細胞的發育,但如何證明真是如此,實際上需要長時間的實驗證明,迄今尚未有具體的實驗證實。
 
無論是什麼營養,還是天然最好,魚油的補充平時吃魚最好,還可攝取蛋白質,是比較好的做法,同時也可以顧及飲食的均衡。
 
但還是有不少父母希望在平時的飲食之外,能給孩子多補充一點魚油,讓腦袋更靈光。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表示,Omega-3的補充可以自懷孕時補充起,另寶寶出生嬰幼兒至小學階段為腦部成長發育期,是給予Omega-3補充的適合階段。
 
Omega-3包含了EPA及DHA,其中EPA主要是保護心血管,小孩比較不需要,所以為孩子選擇時,應以DHA含量較高的為主,另魚油與魚肝油不同,魚肝油主要成分為維生素A及維生素D,其主要著重在眼睛及骨骼的發育營養,與魚油不同,不要弄混、吃錯了。
 
至於魚油的攝取量,目前尚無針對兒童的劑量,成人大約是一天1000毫克,兒童大約減半,學齡期兒童劑量
 
則為成人1/4;而孕婦及哺乳的媽媽則為每天攝取2000~3000毫克。魚油過度攝取,會增加腸胃不適、出血及低密度膽固醇上升等副作用,所以吃太多是沒有好處的。
 
魚油不宜與鈣片一起吃,因油酸和鈣離子會產生皂化反應,有時會造成拉肚子,而且這兩種補充劑的效果可能都會大打折扣。不過,天然還是最好,每周吃魚2~3次還是魚油最好的攝取來源。
 
2016年04月18日 04:09 魏怡嘉/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類固醇是常用藥,藥師們在發藥時經常有民眾提問藥品是否添加類固醇,或擔心藥品副作用等情形,中壢天晟醫院藥師提醒類固醇就像是兩面刃,需經醫師處方和諮詢藥師才能安心用藥。

使用類固醇最為人知的是抗發炎效果,例如運動員拉傷、發炎時,短時間內可以迅速恢復回到比賽場上,急性氣喘發作的病人,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也會使用類固醇消炎,讓支氣管發炎、腫大症狀快速平復;過敏的病人,全身起疹子、紅腫、搔癢,迅速施打類固醇,使炎性細胞的細胞膜穩定,減少釋放組織胺,這些類固醇的優點。

類固醇引起的副作用包括月亮臉、水牛肩、皮膚變薄、骨質疏鬆症、十二指腸潰瘍,這些症狀和使用的劑量及使用時間長短有關,用量越大,使用時間越長,發生副作用的機會越高。

需長期服用類固醇者,切勿隨意停用或調整藥品的劑量,以免影響功能,若有用藥疑問可請諮詢專科醫師或藥師。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止痛藥傷腎?止痛藥會成癮?吃一顆止痛藥殘留5年?頭痛時,雖然有許多止痛藥可選擇,但在網路上對止痛藥眾說紛紜,讓人看了膽顫心驚,不知該不該用藥。調查發現,27%上班族在頭痛一小時以上才選擇止痛藥,甚至有25%怎麼痛都不肯吃藥,顯示多數人寧願相信網路傳聞,對止痛藥敬而遠之,能忍則忍,可能反傷身體。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表示,這顯示多數人對用藥方法仍然誤解甚深,需要再說明。若經常隱忍疼痛,長期容易導致精神不穩、睡眠障礙、頭頸顎等肌肉痙攣等,影響生活、工作,情緒、記憶和性功能。臨床研究顯示持續頭痛會合併發炎指標上升,例如脂肪激素等,可能引起身體代謝異常。

目前的頭痛治療藥品較早期安全,在面對輕度到中度疼痛時,可在醫藥專業人員指導下,使用適當非處方藥品,約7至9成輕微頭痛可獲適度緩解,讓頭痛不再干擾工作與生活。

不少民眾聽信網路說法,擔心止痛藥會傷身,甚至誤以為有藥物殘留或上癮問題。其實一般市售常見止痛藥成分如乙醯胺酚,在國際上是醫療常用止痛藥品成分,可阻斷疼痛傳導,有效緩解疼痛。只要按照建議劑量並搭配溫水服用,且空腹使用不會刺激胃。

乙醯胺酚成分24小時內排出體外,正確使用時不必擔心造成身體傷害或藥物殘留。頭痛不必一再忍耐,使用適量止痛藥進行緩解,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服用止痛藥的時機很重要。止痛藥必須有充分時間吸收,才能夠發揮良好的止痛作用,因此早吃早好。最理想的服藥方式是在頭痛症狀一出現,就立即服用止痛藥。

輕度頭痛時服藥,止痛效果可達80%,當忍到重度時才吃藥,效果就降到只有30%。如果頭痛次數或程度異常增加,且服藥3天後,疼痛沒有緩減情形,應向醫療人員詢問。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常服藥卻起疹子、水泡、休克,甚至全身焦黑到有如燒燙傷患者,嚴重致死,這些不預期的藥物不良反應,在國內藥害救濟基金會每年收案250-270例,15年來共給付1400未民眾,給付金額超過4億元,痛風藥及抗癲癇藥為最常見發生問題的前3名。

蔡爸爸的女兒就是個例子,6年前7歲的女兒因罹患小兒癲癇,接受癲癇藥物治療,服用10天後身體及四肢冒出一顆顆紅疹,起初蔡爸爸和蔡媽媽不以為意,沒想到服藥2周後全身紅疹、口腔潰瘍伴隨高燒,從學校急送到醫院急診,醫師研判是抗癲癇藥物引起的「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立即進入加護病房,險些送命。

蔡妹妹因為及早診斷、治療,幸好恢復健康,但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常見太晚確診患者,來不及治療就已往生,甚至有30歲年輕人只因扭傷服藥,沒想到引發過敏性休克而不幸過世。

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公布藥害救濟制度施行15週年成果,該署藥品組副組長表示,造成藥害前10大藥品中,抗癲癇藥物及NSAID(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就各占3名,都是發生嚴重皮膚不良反應或全身性過敏、免疫反應。

依不良反應來分,皮膚及皮下組織疾患高占65%,如最常見的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其次免疫系統疾患及肝膽疾患分占9%,如過敏性休克、急性肝炎、猛爆性肝炎等;血液及淋巴系統疾患、神經系統疾患則分占4%及3%

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表示,像蔡小妹這樣的案例,症狀發生第4-5天起會開始長水泡,這時代表已發作,若不及早治療,症狀出現10天後就可能如燒燙傷患者般,全身50%焦黑,提高致死率。

他指出,針對較常發生問題的藥物,部分已有取代產品,例如特定條件者可申請第二線抗痛風藥健保給付,取代排名第1名的Allopurinol,但如第2名的抗癲癇藥Phenytoin目前沒有預防方法,尤其肝、腎代謝功能較差患者,用藥後2個月內都應對各類症狀提高警覺,以降低疾病嚴重程度及致死風險。

(中時即時) 林宜慧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止痛劑,可分為麻醉性鎮痛劑(鴉片類製劑)及非類固醇消炎劑(NSAID),前者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可產生疼痛緩解,但較易產生如鎮靜或成癮性等,而NSAID的止痛其作用部位在周邊而非中樞,一般無此中樞性的副作用,但其止痛效果只能對輕度至中度的疼痛有效。而根據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最新一期發表的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骨關節炎患者服用傳統NSAID加上胃酸抑制劑仍無法完全降低消化道傷害風險。

這項研究共在全球32個國家進行,包括台灣在內,總計超過4,400名受試者參加,分兩組進行測試,一組服用NSAID加胃酸抑制劑,另一組服用COX-2抑制劑。研究中除了用內視鏡觀察外,也將與消化道出血相關的血紅素與血球容積比納入,可更周全的反映消化道黏膜的受損程度。

參與研究的林口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表示,臨床上已知長期使用NSAID可能對上消化道造成傷害,包括胃與十二指腸,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出血等副作用也可能發生在下消化道(小腸及大腸),若患者出現血便,或是血紅素指數偏低,就得懷疑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傳統NSAID加上胃酸抑制劑,雖可以防止藥物對胃部的刺激降低出血,但卻無法在小腸或大腸降低出血風險。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因服用消炎止痛藥物而出血的比例,從1%以下至4%不等,而服用COX-2抑制劑的發生比例則比傳統藥物要減少一半以上。

醫師指出,服藥的劑量與時間的長短,會影響腸胃道副作用出現的機率,服藥時間最好儘可能縮短,只是不少關節炎病患必須長期服藥以緩解疼痛,因此,除非患者有嚴重心血管方面的病史,否則用藥仍以COX-2抑制劑為優先選擇,以降低腸胃道的風險。

 

陳怡君/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