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止痛劑,可分為麻醉性鎮痛劑(鴉片類製劑)及非類固醇消炎劑(NSAID),前者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可產生疼痛緩解,但較易產生如鎮靜或成癮性等,而NSAID的止痛其作用部位在周邊而非中樞,一般無此中樞性的副作用,但其止痛效果只能對輕度至中度的疼痛有效。而根據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最新一期發表的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骨關節炎患者服用傳統NSAID加上胃酸抑制劑仍無法完全降低消化道傷害風險。

這項研究共在全球32個國家進行,包括台灣在內,總計超過4,400名受試者參加,分兩組進行測試,一組服用NSAID加胃酸抑制劑,另一組服用COX-2抑制劑。研究中除了用內視鏡觀察外,也將與消化道出血相關的血紅素與血球容積比納入,可更周全的反映消化道黏膜的受損程度。

參與研究的林口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表示,臨床上已知長期使用NSAID可能對上消化道造成傷害,包括胃與十二指腸,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出血等副作用也可能發生在下消化道(小腸及大腸),若患者出現血便,或是血紅素指數偏低,就得懷疑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傳統NSAID加上胃酸抑制劑,雖可以防止藥物對胃部的刺激降低出血,但卻無法在小腸或大腸降低出血風險。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因服用消炎止痛藥物而出血的比例,從1%以下至4%不等,而服用COX-2抑制劑的發生比例則比傳統藥物要減少一半以上。

醫師指出,服藥的劑量與時間的長短,會影響腸胃道副作用出現的機率,服藥時間最好儘可能縮短,只是不少關節炎病患必須長期服藥以緩解疼痛,因此,除非患者有嚴重心血管方面的病史,否則用藥仍以COX-2抑制劑為優先選擇,以降低腸胃道的風險。

 

陳怡君/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