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的女生只有十八公斤,原來她從小就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檢測發現對多項食物都過敏。父母憂心女兒過敏再犯,每餐只讓她吃白飯,女孩瘦到只剩皮包骨。


但只吃白飯,還是無法控制小女孩的過敏症狀。爸媽再度帶她就醫,開業免疫風濕科醫師忍不住對她父母說:「檢驗報告不是這樣看的」。


一般學生三年級應有廿五到廿八公斤,這位小女生全身看不出一絲「肉感」,詢問下才知,自從她五歲被檢出對牛奶、蛋白、海鮮、堅果等食物過敏後,家長竟然只給她吃白飯,她在九歲前都不知肉味,嚴重營養不良。經進一步診斷後,女孩只對塵蟎過敏,完全不需忌口。


檢驗陽性 不是不能吃
醫師說,坊間有醫事檢驗所提供檢驗套餐,號稱可驗過敏原,檢驗項目多達幾百種,價格更不便宜。孩子檢驗後,報告通常是「紅字滿天飛」,各種項目呈現陽性,讓家長不知該讓孩子吃什麼才好。


醫師表示,引發過敏的因素包括食物和環境,九成以上的孩子因環境過敏原,吸入或接觸才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反應;食物雖然會引發過敏,但人體習慣後,有時過敏反應會減少或消失,因此就算檢驗呈現陽性,也不是完全不能吃,須經食物、皮膚測試等,才能完全確定。


例如,若檢出對蛋白過敏,可暫停攝取蛋白兩周,之後再到醫院試吃十公克蛋白,過敏反應最快在卅分鐘內出現,最慢四十八小時;若四十八小時都沒有反應,代表孩子體內對蛋白有耐受性,可繼續吃。


醫師呼籲,幼兒過敏應先就醫,再依醫師建議檢驗過敏原;坊間過敏原檢測不適合兩歲以下幼兒,不建議自行檢測。

2015-07-17聯合報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自體免疫失衡的疾病,目前仍無法完全瞭解成因。病人帶有某些易致病基因,再加上某些環境因素就會發生疾病,初期症狀有疲累、倦怠、雙手腫脹,瀰漫性骨骼肌肉疼痛,後來才發生關節腫痛,且有早晨僵硬感覺;大多數病人是患進行性疾病,如無適當治療會導致關節破壞和失能,此病症通常好發於小關節的對稱性多發性關節炎,手、腕、足和膝關節幾乎總會受到波及,髖、肩、肘、下頷及頸部等處也可能受到侵犯。

原則上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終生之疾病,針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表示:「只要對症下藥,幾乎都可以避免關節永久性的破壞」,因此提出三個建議,第一:疾病早期發現,即使用抗風濕藥物或抗風濕生物製劑藥物治療,及早治療80%~90%可獲良好控制;第二:嚴重疾病之病患需積極與主治醫師充份溝通,根據個人病情不同,來選擇個人適當的藥物做治療;第三:病患要持續治療,定期追蹤,穩定抑制發炎反應,才可享受活動不受限的樂活人生。

長期照護花費大 長期照護系列保險助經濟
近期衛福部公布的103年十大死因資料顯示,平均每3分13秒即有1人死亡,其中死亡人數以慢性疾病為主,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旦罹病,則須終身治療的慢性疾病,醫療費、復健費不可小覷;台灣第一個得獎的輪椅作家,也是伊甸基金會創辦人的劉俠女士,是類風濕病關節炎最具代表的患者,她罹患關節腫脹50多年,是個需要被長期照護的慢性病患,即便貴為國策顧問,在台灣這樣一個缺乏長期照護體系制度的社會,仍然無法獲得完善的照顧。目前政府的長期照顧保險預計民國107年上路,但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數據顯示,此保險僅能夠提供基本的長期照護保障,就像當年全民健保開辦,也只能提供我們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因此除了依賴政府外,建議國人趁年輕、保費較低時,先行投保商業醫療險與長期照顧系列保險,相互搭配,一旦發生失能或失智,才能保障家庭的生活經濟。


隨著年紀增長,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逐漸增加;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加重的原因,除了老化、痛風、糖尿病及肥胖外,從事營造、林木、農、礦工業等方面人員,因為職業需負重,或運動傷害而加重。

退化性關節炎平日保養,建議可以補充保健食品,例如:膠原蛋白、葡萄糖胺、甲殼素,口服或施打玻尿酸,其中膠原蛋白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種蛋白質,主要存在結締組織中(特別是軟骨)。基本上第二型膠原蛋白只存在軟骨組織內,作為關節骨頭的維護,且可直接補充軟骨的耗損、促進新軟骨細胞合成。根據研究顯示,口服低劑量膠原蛋白具有抑制關節自體免疫攻擊的反應。

所以,透過飲食控制可預防關節退化,平時可多吃富含膠質、軟骨素,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如豬耳、蹄筋、貝類、小魚乾、木耳、海帶等食品。並忌吃辛辣燒烤、或油膩生濕的飲食,如煙酒、肥肉、辣椒、燒烤等食品,同時要控制體重,避免肥胖。保養方面,可以溫水澡、淋浴、電療、短波等復健物理治療,中醫則可以針灸治療。

運動時要穿一雙適合的鞋增加活動量,並減小食量與體重,建議可參與緩和非衝擊式的運動如游泳。此外,一個簡單的動作即可訓練大腿肌肉,首先將腳彎曲踩在床上,腳板向上勾著,大腿用力,慢慢將腿抬高,並保持膝蓋伸直,上抬到對側膝關節高度再慢慢放下。重複10下。交換腳動作。建議早晚各1次。若腿無力上抬,可僅從離開床面做起。在執行運動時,不應出現任何不適或疼痛。

關節炎雖然不會直接影響生命,但是會影響長期生活品質,了解日常保養方法,讓你可以走得更長遠喔!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國有多達七萬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少患者因關節疼痛而無法運動,甚至連生活細節亦無法進行,嚴重影響他們的情緒。有風濕科專科醫生指出,雖然關節疼痛會影響運動意欲或能力,但運動是有助舒緩痛楚及僵硬,因此患者必須患者必須藥物與運動雙管齊下,才能有效改善病情。

風濕科專科醫生表示,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因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關節滑膜,引致發炎,持續炎症更導致滑膜增生,並令與關節相關的骨、軟骨、腱及韌帶等造成進一步損害,引致疼痛腫脹,甚至影響活動功能及引致變形。他續稱,任何人均有機會患上類風濕關節炎,不過患者在30至50歲發病最為常見,而且若家族中曾有人患上類風濕關節炎,患病機會亦較大。

由於類風濕關節炎影響患者大小不同關節,故令患者即使扭毛巾、扭門鎖、寫字等細節動作,亦感困難。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除了藥物外,更需要依靠患者的恆常運動,以往已有研究指出,太極、水中運動及瑜伽等均有助改善關節腫脹、疼痛及情緒等。

為了解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運動習慣及遇到的挑戰,病友組織「毅希會」早前成功訪問了273位會員,當中有逾七成受訪者已患有風濕關節炎達5年或以上。有74%有運動習慣,反映他們理解運動對改善病情有一定了解,不過並非所有人均是每天運動,顯示他們運動不足。該會主席表示,有近六成半受訪患者雖嘗試做運動,但在過程中均因關節疼痛及關節變形而受限制,故只能依靠藥物舒緩,惟藥物起效時間不夠快。

醫師指出,目前除抗風濕藥及類固醇外,患者亦可選擇生物製劑,而新一代的生物製劑更可於一周內改善症狀,故建議患者可選擇起效較快的藥物,及早抑制炎症,減少併發症,繼而可及早重拾運動習慣,以改善病情。

現年59歲的李女士於2012年起發病出現症狀,但直至2013年始確診,雖有接受藥物治療,但一直未能改善病情,至2013年尾更再次發作,至無法行動及工作,無奈辭職,其後醫生建議接受新一代生物製劑治療,控制病情後目前已毋須再使用生物製劑,只須服用單一口服藥物,現時更可每日踩單車返工。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班族壓力大,每天一進公司打完卡,除了喝水、吃飯、上廁所,坐在辦公桌前長期維持同一姿勢,常有肩頸僵硬、腰酸背痛的問題,特別是罹患乾癬患者,若有上述症狀或莫名關節腫脹更要小心!
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表示,門診中曾遇到一名罹患乾癬的上班族,長期腰酸背痛,原以為是姿勢不良造成,但隨著時間越久,發現全身關節開始腫脹發炎,手指關節疼痛難耐,不但工作時無法敲鍵盤打字,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診後才發現除了乾癬症狀外,也罹患了乾癬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難分辨
事實上,乾癬性關節炎是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常見症狀為關節腫脹、疼痛及僵硬等。醫師表示,臨床上一些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初期會誤以為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然而,類風溼性關節炎與乾癬性關節炎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前者的關節炎好發在手腳的周邊關節,而後者除了手腳周邊關節有腫脹如香腸一般,更可能會延伸至中軸關節,如:脊椎及腰背等,同時伴隨指甲病變,像是指甲有小凹洞、增生變厚,或是溶解破壞等症狀。

放任乾癬性關節炎惡化 小心恐發合併症
根據乾癬國際聯盟組織(IFPA)最新發表的資料顯示,有5成的乾癬患者也同時伴隨乾癬性關節炎,另外,有5成的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會有大於1個以上的合併症,如:心臟血管疾病、新陳代謝疾病(如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脂肪肝、克隆氏症及眼睛病變等症狀,提醒患者千萬不容忽視!

醫師呼籲,乾癬患者若發現有關節疼痛腫脹的症狀,尤其早晨起床關節特別僵硬,應及早至風濕免疫科求診,以免關節遭受不可復原的損傷,甚至是失能或其他共病。而目前在藥物的選擇上,除了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外,已有生物製劑可改善乾癬的皮膚症狀,同時對於看不見的潛在關節病變,亦有保護作用,減少關節組織可能遭受進一步的侵蝕損害。陳醫師強調,藉由兩週施打一次生物製劑,搭配定時回診,了解目前疾病控制狀況,提供適當的治療方針,才能幫助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生活不卡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常嚷嚷關節這邊痛、那邊痛?別以為孩子只是「裝痛」,這可能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前兆!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指出,如果關節持續腫痛6周以上,建議家長應該帶孩子進一步檢查。
關節腫痛會影響行動、生活,但只要及早發現與治療,就有望緩解病情。一開始會先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及相關藥物治療,若成效不佳再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有健保給付。
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表示曾收治一名病童,就診時已全身僵硬,因為病況嚴重,直接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不到一個月就明顯改善僵硬狀況。他鼓勵其他病童與父母不要灰心,使用合適藥物、配合醫師治療,就能夠穩定控制病情。

2015-07-29 聯合報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婦女因為骨質疏鬆導致疼痛,但就醫改善之後又置之不理。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指出,年滿65歲婦女每年都要進行骨鬆檢查,千萬不能因為沒有疼痛症狀,就認為不需治療。

老年化趨勢下,骨質疏鬆症已是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健康殺手。即使骨鬆教育已相當普遍,許多民眾對骨鬆認知與治療上還是存在許多迷思:「只要補鈣和運動就夠了!」「駝背是自然的老化現象!」許多因骨鬆骨折就醫的媽媽們在疼痛狀況改善後,就不再繼續用藥治療。

根據健保局統計,國人發生髖骨骨折的比率年年攀升,約20%的骨鬆病患在髖部骨折發生後的一年內死亡,超過40%則必須長期仰賴他人生活,還要擔心再次骨折的高風險。

醫師指出,就算是平時有補鈣或運動的媽媽,也要定期每一至兩年檢查骨密度,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多有骨質流失的問題,更是不能輕忽。另外,駝背是骨鬆骨折的結果,尤其駝背導致身高倒縮3公分以上的停經後婦女,更屬骨鬆骨折好發的高危險群,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查及治療。

因骨鬆骨折就醫的婦女,在骨折、疼痛狀況緩解後,不可自行中斷治療。骨鬆治療屬長期抗戰,須持續用藥,才能避免骨折的危機,無論是針劑或口服的骨鬆治療,建議需持續3至5年,才能有效降低骨鬆引起的骨折風險

 

【記者史倩玲整理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開中午時段,每天曝曬半小時即可幫助身體補充維生素D,且又可避免皮膚曬傷、老化。耕莘醫院新店總院醫師表示,避開紫外線最強的時段(早上9點至下午3點),平日只要曝曬10至30分鐘,即可讓體內合成維生素D,以防骨鬆。

從事室內工作者,需每2~3小時再塗抹防曬乳;在室外工作者,則需每4~5小時再塗抹一次。醫師表示,建議從事室內工作者選擇防曬乳的係數在15~20左右的防曬乳;室外工作者,則建議選用係數為25~30左右的防曬乳。並選用PA++的較好。

但,使用的係數愈高,不代表就不用再補充,醫師表示,很多民眾都認為,只要選擇係數愈高,就可不用再塗抹防曬乳,其實,仍稍微要再補充才是。

醫師也表示,日曬過多,會產生氧化自由基,會使皮膚容易老化,所以防曬是很重要的。而曬太陽會合成維生素D,建議可選在太陽光量較小的時候曬,也不至於會使皮膚老化,以取得平衡點。

補充適當的水果,也有防曬作用,減少陽光對皮膚造成的傷害。醫師表示,像是綠色、紅色、橘色的水果等,其含有類胡蘿蔔素、茄紅素、維生素C等,都有防曬的作用。

2010/07/07 00:07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0歲以上女性減重時一定要維持營養均衡。美國醫學專家警告,年長女性減重若採用「阿金飲食法」(Atkins'diet),攝取大量蛋白質食物,罹患骨質疏鬆症風險比採用低卡減重法的人更高,骨質流失速度更快,即使固定補充鈣片也於事無補。

美國普渡大學研究人員以43歲到80歲女性為研究目標,結果發現,女性採用高蛋白飲食法減重,食用大量瘦肉、雞肉、牛肉等,雖能幫助達成減重目標,不過卻容易造成骨質流失,增加骨鬆危機。

該大學食物營養系教授偉恩‧康培爾(WayneCampbell)指出,那些攝取大量蛋白質減重者,短期內體脂肪的確變少,身體質量指數降低,但骨質流失速度較快。有些女性減重沒有吃肉,不過蛋白質攝取量維持正常,相較之下,這種減重方式較不會對骨質造成影響。研究結果發表於九月號「老年病學:醫藥科學」期刊(JournalofGerontology:MedicalSciences)。

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頭較脆弱,容易發生骨折。在台灣,65歲以上女性骨質疏鬆症盛行率大約20%,65歲以上男性盛行率約15%,和亞洲其他國家相比,盛行率偏高。在英國,一年大約230000位骨鬆患者發生骨折。

參與研究計畫者共有28位女性,她們都面臨體重過重的困擾,研究人員將其分成兩組,每組每周飲食熱量必須減少750卡,持續12周。第一組女性不吃肉,蛋白質來源多為蔬菜、乳製品和雞蛋,蛋白質占每天熱量攝取量的18%。

第二組女性攝取較多蛋白質,占熱量攝取量3成,其中40%蛋白質來源為瘦肉,另外60%蛋白質來源包括蔬菜、乳製品和雞蛋等。12周後發現,兩組女性平均都減去8.5公斤(19磅),不過攝取較多蛋白質者骨質密度減少1.4%。另一項研究發現,上述情況即使補充鈣片,也無法減緩骨質流失速度。

康培爾教授表示,年長女性減重時,骨頭流失風險劇增,因此年長女性若要減重,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取量、蛋白質來源顯得格外重要。

 

2010/07/12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日豔陽高照,如果你(妳)平常所食用的藥品或食品具有光敏感性,當心可能產生紅疹、搔癢等擾人症狀。
光敏感分為光毒性和光過敏兩種,光毒性與藥物本身有關,使用具光毒性藥物時,若血中濃度夠高,並且照到相對應的光線波長,才會發生。光毒性發生時,皮膚會像曬傷般,並有灼熱、腫痛、發紅情況。
光過敏則與個人免疫反應有關,不會出現在所有患者身上,對此成分過敏者,才會發生。主要症狀是感覺搔癢,並起小紅疹。造成光敏感的原因很多,像紅斑性狼瘡、紫質沉著症、白化症及部分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可能產生光敏感,必須小心防曬。
食物方面,常用來美白的檸檬,亦含有光敏感物質,若未經處理直接抹在臉上,太陽照射後可能美白不成反而紅腫,愈敷臉愈黑。另外,常做成精油的佛手柑、柑橘等,也含有光敏感物質,在使用含有此類萃取物的精油時,也須小心。少部分的人吃了胡蘿蔔、芹菜、柚子、葡萄柚後,也會有光敏感現象。
藥品方面,抗生素中的四環黴素、治療心律不整的amiodarone、用於降血壓的利尿劑hydrochlorothiazide、鎮靜劑中的chlorpromazine及thioridazine、用於治療肺癌的口服酪氨酸酶抑制劑(TKIs)、止痛藥品naproxen、piroxicam,治療青春痘的A酸等,大部分藥品均屬醫師處方用藥,在處方後醫護人員或藥袋上均會提醒防曬。
但含A酸的製劑或乳液,藥局內也可選購,使用期間要注意防曬且需小心避孕。由於藥品種類很多,為免於光敏感的為害,領藥後最好再問一下藥師,是否需要防曬。
使用具光敏感物質的食物或藥品時,應盡量阻絕陽光繼續傷害皮膚,可採取穿薄長袖、戴帽子、戴太陽眼鏡等物理性的防護,亦可以擦防曬乳液,最好在早上10時至下午2時陽光正盛時,減少外出,若無法避免,則盡量找有陰影的地方躲陽光。
若需要長時間戶外活動,則選用SPF大於30的防水防曬乳,出外前15分鐘塗滿全身,開始戶外活動後,至少每兩個小時就要補擦一次防曬乳液,如此才能保持防曬效果,並在炎炎夏日讓我們遠離光敏感為害。

【聯合報╱張容維/童綜合醫院臨床藥師】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尿酸是普林經過肝臟代謝後的產物。而體內普林的來源,除從含核蛋白的食物中取得外,也可由身體自行合成及身體組織分解。

所以談到痛風飲食就會談到食物含普林的多寡,痛風飲食不等於完全採低普林飲食,高普林的食物吃進肚子內是否會轉成尿酸目前缺乏臨床證據,只是在痛風發作急性時期,儘量避免高普林食物即可。

2.採取均衡飲食
根據研究,嚴格採低普林飲食控制只能讓血中的尿酸降低1mg/dl(毫克/每百毫升),痛風病人不必太計較所吃食物普林多寡;但不代表可大吃特吃,因完全不節制,過量食用高普林食物,血中尿酸會上升4mg/dl,最好飲食建議,其實與一般人一樣採均衡飲食即可。

3.高普林挑著吃
食物 每百公克食物含150毫克到1000毫克普林,就屬於高普林食物。主要包括酵母粉、黃豆、蘆筍、紫菜、香菇等,還有內臟類食物如豬肝、豬小腸等,另外魚類中的沙丁魚及蝦貝類都屬於高普林食物。注意 ?高普林食物應再區分是動物性或植物性,動物性如內臟及海鮮類要少吃,而植物性的高普林食物如豆類、香菇、紫菜等仍可適量攝取。衛生署就建議,黃豆及相關製品如豆腐、豆干、豆漿、豆芽等,雖含高量的普林,但因普林的種類與肉類不同,只要急性痛風發作期避免即可,平常還是可以攝取。?普林會溶在湯中,所以痛風的人要避免喝肉湯、肉汁及雞精。

4.低普林要選擇
低普林的食物是指每百公克含普林僅0至25毫克的食物,如蔬菜類的菠菜、空心菜、芥菜等及各類的水果、奶類;五穀根莖類的馬鈴薯、糯米、麵線等與各種植物油。注意低普林的飲食對痛風病人不但降低血中尿酸的成效有限外,不少澱粉類的低普林食物,吃太多容易使血糖及脂肪上升,會使身體排除尿酸的能力降低,所以採低普林飲食也要注意,不能毫無限制的攝取澱粉類的食物。?油脂類的食物雖然含的普林不高,但油脂會阻擋尿酸的排除,痛風的人也不宜吃太油,可選擇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欖油、大豆油及葵花油。?奶類或蛋類不但是低普林食物,還有助於降低尿酸,若在急性痛風期,無法吃動物性的蛋白質,可改吃奶類或蛋類,來補充蛋白質。另外,痛風的人可多吃葉菜類的蔬菜及水果,因為蔬果多半是鹼性食物,會使身體排出的尿液偏向鹼性,有助於尿酸溶解在尿液中排除到體外。含糖食品通常為低普林值但是過多果糖攝取會增加尿酸值,市面上販賣之含糖飲料少喝為妙。

5.避免喝酒
喝酒會加速新陳代謝,使肝臟分解尿酸,且酒精代謝後的產物也會抑制腎臟排除尿酸,所以痛風的人要儘量避免喝酒。

6.喝茶不過量
喝茶可以利尿,使不少人認為喝茶可預防痛風。喝茶利尿,但不代表可降低尿酸,且茶葉屬於發芽類也屬於高普林,加上喝茶會促進新陳代謝,也會促使肝臟分解普林,建議每天喝茶不要超過500C.C.。

7.多補充水份
建議痛風的人一天要喝2000~3000C.C.的水以利尿酸排出。且消耗體能時注意補充水份及糖份,如劇烈運動前先喝300C.C.水及適量糖份,缺水會使血液濃縮,尿酸易沈澱在關節等組織中。糖份可避免身體組織分解出普林。

8.生活規律適當減肥
肥胖會使腎臟排除尿酸的能力降低,所以體重過重的人,可適當減肥,有助於減少痛風的發作。不過減肥的速度不能過快,每周減重0.5公斤。若因減肥斷食或是本身有疾病,導致胃口不佳,要注意補充含糖的食物如蜂蜜、果汁等,以免身體將肝醣代謝完後,就會分解身體本身組織,代謝普林,也會使尿酸升高,引發痛風。痛風的人若要以劇烈運動來減肥,每次運動時間最好限1小時。劇烈運動時,除會流汗使水份喪失外,肝醣也會來不及分解,使身體組織分解出普林。

風溼免疫協會    2014/7/1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