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自體免疫失衡的疾病,目前仍無法完全瞭解成因。病人帶有某些易致病基因,再加上某些環境因素就會發生疾病,初期症狀有疲累、倦怠、雙手腫脹,瀰漫性骨骼肌肉疼痛,後來才發生關節腫痛,且有早晨僵硬感覺;大多數病人是患進行性疾病,如無適當治療會導致關節破壞和失能,此病症通常好發於小關節的對稱性多發性關節炎,手、腕、足和膝關節幾乎總會受到波及,髖、肩、肘、下頷及頸部等處也可能受到侵犯。
原則上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終生之疾病,針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表示:「只要對症下藥,幾乎都可以避免關節永久性的破壞」,因此提出三個建議,第一:疾病早期發現,即使用抗風濕藥物或抗風濕生物製劑藥物治療,及早治療80%~90%可獲良好控制;第二:嚴重疾病之病患需積極與主治醫師充份溝通,根據個人病情不同,來選擇個人適當的藥物做治療;第三:病患要持續治療,定期追蹤,穩定抑制發炎反應,才可享受活動不受限的樂活人生。
長期照護花費大 長期照護系列保險助經濟
近期衛福部公布的103年十大死因資料顯示,平均每3分13秒即有1人死亡,其中死亡人數以慢性疾病為主,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旦罹病,則須終身治療的慢性疾病,醫療費、復健費不可小覷;台灣第一個得獎的輪椅作家,也是伊甸基金會創辦人的劉俠女士,是類風濕病關節炎最具代表的患者,她罹患關節腫脹50多年,是個需要被長期照護的慢性病患,即便貴為國策顧問,在台灣這樣一個缺乏長期照護體系制度的社會,仍然無法獲得完善的照顧。目前政府的長期照顧保險預計民國107年上路,但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數據顯示,此保險僅能夠提供基本的長期照護保障,就像當年全民健保開辦,也只能提供我們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因此除了依賴政府外,建議國人趁年輕、保費較低時,先行投保商業醫療險與長期照顧系列保險,相互搭配,一旦發生失能或失智,才能保障家庭的生活經濟。
隨著年紀增長,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逐漸增加;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加重的原因,除了老化、痛風、糖尿病及肥胖外,從事營造、林木、農、礦工業等方面人員,因為職業需負重,或運動傷害而加重。
退化性關節炎平日保養,建議可以補充保健食品,例如:膠原蛋白、葡萄糖胺、甲殼素,口服或施打玻尿酸,其中膠原蛋白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種蛋白質,主要存在結締組織中(特別是軟骨)。基本上第二型膠原蛋白只存在軟骨組織內,作為關節骨頭的維護,且可直接補充軟骨的耗損、促進新軟骨細胞合成。根據研究顯示,口服低劑量膠原蛋白具有抑制關節自體免疫攻擊的反應。
所以,透過飲食控制可預防關節退化,平時可多吃富含膠質、軟骨素,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如豬耳、蹄筋、貝類、小魚乾、木耳、海帶等食品。並忌吃辛辣燒烤、或油膩生濕的飲食,如煙酒、肥肉、辣椒、燒烤等食品,同時要控制體重,避免肥胖。保養方面,可以溫水澡、淋浴、電療、短波等復健物理治療,中醫則可以針灸治療。
運動時要穿一雙適合的鞋增加活動量,並減小食量與體重,建議可參與緩和非衝擊式的運動如游泳。此外,一個簡單的動作即可訓練大腿肌肉,首先將腳彎曲踩在床上,腳板向上勾著,大腿用力,慢慢將腿抬高,並保持膝蓋伸直,上抬到對側膝關節高度再慢慢放下。重複10下。交換腳動作。建議早晚各1次。若腿無力上抬,可僅從離開床面做起。在執行運動時,不應出現任何不適或疼痛。
關節炎雖然不會直接影響生命,但是會影響長期生活品質,了解日常保養方法,讓你可以走得更長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