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雄,舊名叫做 " 打貓 "

照片 082.jpg  

很有風格的民雄火車站

照片 078.jpg  

照片 075.jpg 照片 100.jpg  

火車站前,就是遠近馳名的民雄鵝肉

照片 077.jpg    

有很多信仰中心, 騎虎王廟

照片 080.jpg  

保生大帝廟

照片 084.jpg  

慶誠宮

照片 089.jpg  

最知名的大士爺廟,每年的祭典是地方上的大事

照片 090.jpg  

廟內另有供奉五虎將軍

照片 093.jpg  

你隻道五虎將軍是哪五虎嗎?

照片 095.jpg  

廟前的芋圓是電視有介紹的

照片 097.jpg  

民雄肉包可以當伴手禮,好不好吃則看人

照片 074.jpg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名15歲國中生打球時發現腳後跟疼痛不堪,誤以為是運動傷害,找中醫推拿「喬」骨頭治療,但疼痛一直沒有好轉,到大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罹患僵直性脊椎炎。醫師表示,關節炎大多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女性比男性多。但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很大部分為遺傳造成,非常年輕就發病,民眾應謹慎。

每年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今年主題提倡患者要多「活動」。高雄長庚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表示,不少關節炎患者怕痛不願活動,最後會讓骨頭變形甚至導致終身癱瘓,提醒患者當關節炎獲得控制後,應該適量活動,越動身體越靈活、越輕鬆,可避免骨頭、肌肉痙攣萎縮。

醫師表示,一般打球劇跳彈跳、棒球投手手臂過度運動,都容易得關節炎,但更多患者因為年紀大、骨頭軟骨退化,骨骼長期相互摩擦造成疼痛、行動不便或僵硬。

另外,有些人因為自體免疫系統攻擊,導致骨頭僵硬、變形造成行動不便甚至癱瘓,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痛風性關節炎等,這些疾病多是遺傳導致,患者很年輕就發病,並非老人專利。

醫師表示,粗估各式關節炎患者約占台灣總人口的六分之一至七分之一(約300萬人),民國60、70年就已發病的早期患者,早年僅能靠藥物止痛,或不斷開刀除去關節增生部位,因此許多年長患者反覆開刀,但骨頭仍持續退化直到癱瘓。

但現在醫學進步,一些生物製劑與口服藥物可將免疫疾病控制,讓疾病幾乎在體內沒有活性,減少關節組織增生,也減輕疼痛與變形,患者仍可過正常生活。

醫師提醒,關節痠痛千萬別只以運動傷害帶過,若早上起來腰酸、半夜骨頭酸到痛醒,或早上起來手腳緊緊的不靈活、舉不起來,休息過後仍無法改善,就應該到醫院抽血、照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治療可有效控制疾病。

2013/07/30 【聯合晚報】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閒閒的下午,舊地重遊民雄鬼屋

照片 050.jpg  

大學時代和同學來過幾次

照片 053.jpg 照片 062.jpg  

說是鬼屋,其實只是荒廢的老房子

照片 058.jpg 照片 059.jpg 照片 063.jpg  

有一口古井,就有很多有 " 意思 " 的傳說

照片 065.jpg 照片 067.jpg  

現在旁邊還開了咖啡店,

照片 049.jpg  

廁所也很有 " 好兄弟" 風格

照片 069.jpg 照片 070.jpg  

跟流行,拍照自拍皆適宜

照片 072.jpg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氣熱,許多人選擇宅在家打電動,長時間維持坐姿不運動很容易就引起腰酸背痛。但其實,除了姿勢不良、運動傷害可能造成腰酸背痛,更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的警訊,尤其是年輕人為好發族群,不可輕忽!


年紀輕輕腰酸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找上你了嗎?
「醫師,我的腰好痛唷,動都動不了,我這幾天打電動坐很久……,是不是這樣引起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風濕免疫內科醫師說,門診中有很多年輕人,因為腰酸背痛上醫院求診,本來以為自己是坐太久或是運動扭傷,等到檢查結果出爐才發現是「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40歲的年輕人,其中男性罹患的比例又是女性的三倍,流行歌壇小天王周杰倫就是僵直性脊椎炎病患,曾經用「比經痛還痛」來形容發作時的痛苦。醫師說:「僵直性脊椎炎急性發作起來『真的會讓人嚇到趕快就醫』!」尤其是清晨的「晨僵」,背部肌肉又僵又硬,連起床都有困難,有些人半小時可以緩解,嚴重的話要半天的時間,對生活工作造成不便。


僵、痛、不動超過三個月 儘速就醫
如何判斷下背部痛或是腰酸背痛是否為僵直性脊椎炎呢?醫師建議以下症狀出現超過三個月,就要提高警覺:
一、「僵」:僵直性脊椎炎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晨僵」,早上起床出現僵硬活動困難的症狀,但是隨著活動量增加而緩解。
二、「痛」:不明原因的腰痛、背痛,胸口悶痛感,或是半夜痛醒。
三、「不動」:僵直性脊椎炎病情發展是漸進的,若不治療,病患的脊椎縫隙會出現沾黏,導致僵硬不能動的症狀。


僵直性脊椎炎無法治癒,但是可以控制,持續用藥、運動可以減少僵直性脊椎炎帶來的困擾。

治療要持續 生物製劑是治療主流之一
診斷確定為僵直性脊椎炎後,下一步就是要接受治療。高雄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解釋:「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但是長期吃藥會影響胃部和腎臟功能」,很多病人因為擔心副作用,一旦疼痛症狀緩解就停藥,斷斷續續的結果反而造成病情控制不良!


除了傳統藥物,還可以選擇生物製劑來控制僵直性脊椎炎,醫師表示,生物製劑是抑制腫瘤壞死因子,從源頭就阻斷發炎反應。他舉例:「吃消炎止痛藥是在緩解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發炎症狀,治標不治本;而使用生物製劑則是鎖定目標,在上游就阻斷發炎反應,為一標靶治療」。


對於持續服藥三個月卻沒有改善的僵直性脊椎炎病患,或是關節炎重度破壞、沾黏的病患,可以考慮使用生物製劑,目前健保也有給付條件,應依照個人的狀況跟醫師討論使用。


醫師提醒:「僵直性脊椎炎病患,治療必須積極,規則用藥的病患跟斷斷續續用藥的病患比起來,控制的效果明顯好很多。」呼籲學會和僵直性脊椎炎和平相處,適度運動(游泳、伸展運動)都可以幫助改善症狀,提高生活品質。

 2013/08/06 【聯合報】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50多歲的女性患者,近半年來因手腳多處關節反覆腫痛僵硬而苦惱,最初以為是痛風並不以為意,但關節逐漸變形後,嚴重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經風濕免疫門診檢查後,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給予抗發炎與免疫調節藥物合併生物製劑後,病人也順利重返工作崗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關節炎,往往與其他關節炎不易區分,因此,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很重要的。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風濕免疫科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性疾病,主要是侵犯關節,造成局部的關節僵硬腫脹疼痛,但當疾病活性嚴重時,也會能造成全身的關節的損壞變形,甚至造成殘障。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會侵犯最常見的四肢小關節,也可能會侵犯肌肉 、肺、皮膚、血管、神經、眼睛等器官,所以我們仍應視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的病理變化是關節腔內的「滑膜發炎」。滑膜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分泌關節滑液,以潤滑和保護關節。若缺乏適當治療,關節終將變形、僵直而活動受限。


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常常是「活動期」與「緩解期」交替出現。「活動期」時,常常會出現關節腫脹、僵硬的「晨僵現象」。若是反覆發生「活動期」與「緩解期」交替,常常發炎的最終結果會造成受侵犯關節逐漸變形、僵直而失去活動能力。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傳統上視病人的病情,是以「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疾病修飾抗風濕疾病藥物」以及「類固醇」來治療,但若是對傳統治療藥物反應不佳的病人,近年來生物製劑的應用提供病患更快速達到緩解症狀的治療方式。目前衛生署已經核准了六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上市,對於長期疾病處於高活性的病患,經傳統治療藥物治療無效時,健保也提供生物製劑的治療,對於頑固型發作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是一大福音。


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且惱人的疾病,疾病的嚴重度可由輕度的關節腫脹症狀到重度的關節破壞變形或是其他器官侵犯。若出現上述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之症狀,宜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並配合醫師的治療與計畫。長期配合醫師的處方合併生活作息的調整可使疾病的活性控制在最穩定的狀態

優活健康網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熊大莊適合小朋友,有很多可愛的小熊

照片 002.jpg      

 

有漂亮的歐式庭園

 

照片 002.jpg 照片 005.jpg 照片 007.jpg  

照片 037.jpg  

 

室內有可愛的小熊

照片 013.jpg 照片 016.jpg 照片 022.jpg 照片 030.jpg  

 

商場是自製的香精,沐浴乳

自由購買,不強迫

照片 034.jpg  

 

還有咖啡廳可以喝個下午茶

照片 038.jpg 照片 043.jpg 照片 045.jpg  

 

 可以吹冷氣吹到飽

缺點是人太多,假日真的是人山人海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溽暑夏日,自體免疫差小心虹彩炎反覆發作。醫師提醒,虹彩炎與自體免疫系統失調有關,好發中年男性族群,若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更要提高警覺,平時眼睛若有畏光,或眼睛紅,應立即就醫,若輕忽延宕當治療,會引起併發症而導致失明,千萬不可小覷。

虹彩炎與自體免疫系統失調有關,規律生活與醫囑用藥很重要。
虹彩炎是因為眼睛的瞳孔發炎所致,也是葡萄膜炎(眼睛內部組織發炎)的1種,約占7成。這是虹膜組織及睫狀體發炎的疾病,位於眼球的前部,也叫做前葡萄膜炎。患者通常會因為出現紅、脹、痛、視力模糊時才就醫。

台灣葡萄膜炎 5年增加1倍
在台灣,葡萄膜炎的發生率每年每10萬人新增 102.2~122.0案例,盛行率則從2003年的每年每10萬人,共有 318.8案例,到 2008 年每年每10萬人,共有622.7案例,增加將近1倍,並多集中在20 至50歲的男性族群,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

目前治療以控制發炎反應為主,且需持續治療到病情穩定,約數周的時間。一般使用類固醇藥水點眼,次數視嚴重程度而定,可從1天點4次到每小時點1次。對於嚴重的前房蓄膿就考慮眼球周圍注射類固醇,甚至需要口服或是注射類固醇。

畏光眼紅 虹彩炎不會傳染
虹彩炎是紅眼症裡的一組疾病,大多為單眼發病,但可有2眼交替先後發作,且常反復發作。最常見的症狀是眼紅、眼痛、畏光、流淚、視力模糊及飛蚊,但虹彩炎是不會傳染的。

統計發現,約60%的急性虹彩炎病人與HLA-B27有關。HLA-B27為一遺傳基因,帶因者常有不明原因之發炎疾病,包括虹彩炎、僵直性脊椎炎、關節炎、大腸炎及尿道炎等。另約有30%找不出原因,其他的則與血糖控制不良及少見的感染有關。

病程呈多元化 小心併發症
門診曾有位60歲男性不知患有糖尿病,主訴右眼眼紅、視力模糊、眼窩疼痛,經檢查眼壓33毫米汞柱,睫狀充血,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值16.7,最後診斷為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青光眼與糖尿病性急性虹彩炎。

另有位44歲男性,門診自訴右眼眼紅、流淚、怕光有1周時間,自以為一般的結膜炎,自行點藥未癒,前來就醫。眼睛睫狀充血,眼前房塵狀細胞與發炎細胞沉積,水晶體前表面色素沾黏環,抽血檢查是HLA-B27陽性。診斷為HLA-B27陽性的急性虹彩炎。

護眼:規律生活+醫囑用藥
虹彩炎分為急性、慢性、肉芽腫性和非肉芽腫性炎症。會影響眼球的角膜、視網膜、鞏膜、視神經等組織。易發生併發性白內障、繼發性青光眼、黃斑部水腫等後遺症。治不及時,嚴重者會導致失明。

治療時,要先了解病因,或是自體免疫疾病引起,就要使用類固醇、抗代謝作用藥物加以治療,若是病毒引發疾病,在治療前需要先抽血檢查病毒抗原,根據不同病毒類型使用抗病毒藥物。

【醫師小叮嚀】:
治療虹彩炎最重要的是必須遵循醫囑確實點藥或服藥,方能保有最好的視力。維持規律的生活,注意飲食,不熬夜、不抽菸,減少生活的壓力,若有糖尿病更要注意血糖,才比較不易引起體內免疫的反應,而造成虹彩炎的發生。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是否對食物過敏,醫師建議,自寶寶4~6個月大起,可每周加入一種新食物測試。

預防寶寶食物過敏3大原則
皮膚過敏檢測失準,竟2年沒吃過飯!現代過敏兒多,家長就怕餵到地雷食物,常帶著孩子到醫院進行過敏測試,有的醫院甚至宣稱「只要5cc血,過敏原通通現形」,就有家長帶著孩子去檢驗,發現對米飯過敏,也就讓孩子2年沒吃過飯,以致身形瘦小,發育不良。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科主任表示,這名中部2歲多男童,出生後家人就帶去做皮膚過敏檢測,竟發現孩子對米飯過敏,以致男童出生至今,從未吃過米飯,以致身形比同齡孩子瘦小,家長十分憂心,決定北上求醫,到馬偕進行更精細的過敏測試,才發現孩子根本沒有對米飯過敏,才鬆口氣說「終於可以讓他上餐桌一起吃飯了。」

醫師指出,過敏原測試的方法可分為皮膚測試、血液檢查、雙盲法食物測試,皮膚測試是將該種食物的萃取液放在手臂皮膚上,若當下出現紅腫的陽性反應,就會判定對該食物過敏,但通常這種檢測準確率約7、8成,想要進一步確診,還是得具備「實驗精神」,讓患者實際「吃吃看」最準確。

醫師說,其實多數過敏兒因體內荷爾蒙變化,會自然改善體質。一般來說,7成的兒童過敏,到青春期時會自動好轉,但如果青春期時仍然不見改善,由於此時體質已固定,過敏就可能跟著自己一輩子。

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表示,家長平時就應觀察孩子是否會對哪些日常食物出現不適反應,例如皮膚有紅疹、眼皮腫等症狀,若發現對其中一種食物有過敏反應,再帶孩子去檢測確認,之後才讓孩子減少攝取這類食物。

醫師說,他也曾收治過敏檢測表幾乎是滿江紅的過敏兒,若照檢測表的標準,「這孩子都不用吃飯了」,嬰幼兒還在成長發育階段,許多營養應多方攝取,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做過敏檢測,但應該帶檢測表與醫師討論,而不是自行限制孩子攝取各類食物,造成孩子營養攝取不均。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學三年級的女生只有十八公斤,原來她從小就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檢測發現對多項食物都過敏。父母憂心女兒過敏再犯,每餐只讓她吃白飯,女孩瘦到只剩皮包骨。


但只吃白飯,還是無法控制小女孩的過敏症狀。爸媽再度帶她就醫,開業免疫風濕科醫師忍不住對她父母說:「檢驗報告不是這樣看的」。


一般學生三年級應有廿五到廿八公斤,這位小女生全身看不出一絲「肉感」,詢問下才知,自從她五歲被檢出對牛奶、蛋白、海鮮、堅果等食物過敏後,家長竟然只給她吃白飯,她在九歲前都不知肉味,嚴重營養不良。經進一步診斷後,女孩只對塵蟎過敏,完全不需忌口。


檢驗陽性 不是不能吃
醫師說,坊間有醫事檢驗所提供檢驗套餐,號稱可驗過敏原,檢驗項目多達幾百種,價格更不便宜。孩子檢驗後,報告通常是「紅字滿天飛」,各種項目呈現陽性,讓家長不知該讓孩子吃什麼才好。


醫師表示,引發過敏的因素包括食物和環境,九成以上的孩子因環境過敏原,吸入或接觸才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反應;食物雖然會引發過敏,但人體習慣後,有時過敏反應會減少或消失,因此就算檢驗呈現陽性,也不是完全不能吃,須經食物、皮膚測試等,才能完全確定。


例如,若檢出對蛋白過敏,可暫停攝取蛋白兩周,之後再到醫院試吃十公克蛋白,過敏反應最快在卅分鐘內出現,最慢四十八小時;若四十八小時都沒有反應,代表孩子體內對蛋白有耐受性,可繼續吃。


醫師呼籲,幼兒過敏應先就醫,再依醫師建議檢驗過敏原;坊間過敏原檢測不適合兩歲以下幼兒,不建議自行檢測。

2015-07-17聯合報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自體免疫失衡的疾病,目前仍無法完全瞭解成因。病人帶有某些易致病基因,再加上某些環境因素就會發生疾病,初期症狀有疲累、倦怠、雙手腫脹,瀰漫性骨骼肌肉疼痛,後來才發生關節腫痛,且有早晨僵硬感覺;大多數病人是患進行性疾病,如無適當治療會導致關節破壞和失能,此病症通常好發於小關節的對稱性多發性關節炎,手、腕、足和膝關節幾乎總會受到波及,髖、肩、肘、下頷及頸部等處也可能受到侵犯。

原則上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終生之疾病,針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表示:「只要對症下藥,幾乎都可以避免關節永久性的破壞」,因此提出三個建議,第一:疾病早期發現,即使用抗風濕藥物或抗風濕生物製劑藥物治療,及早治療80%~90%可獲良好控制;第二:嚴重疾病之病患需積極與主治醫師充份溝通,根據個人病情不同,來選擇個人適當的藥物做治療;第三:病患要持續治療,定期追蹤,穩定抑制發炎反應,才可享受活動不受限的樂活人生。

長期照護花費大 長期照護系列保險助經濟
近期衛福部公布的103年十大死因資料顯示,平均每3分13秒即有1人死亡,其中死亡人數以慢性疾病為主,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旦罹病,則須終身治療的慢性疾病,醫療費、復健費不可小覷;台灣第一個得獎的輪椅作家,也是伊甸基金會創辦人的劉俠女士,是類風濕病關節炎最具代表的患者,她罹患關節腫脹50多年,是個需要被長期照護的慢性病患,即便貴為國策顧問,在台灣這樣一個缺乏長期照護體系制度的社會,仍然無法獲得完善的照顧。目前政府的長期照顧保險預計民國107年上路,但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數據顯示,此保險僅能夠提供基本的長期照護保障,就像當年全民健保開辦,也只能提供我們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因此除了依賴政府外,建議國人趁年輕、保費較低時,先行投保商業醫療險與長期照顧系列保險,相互搭配,一旦發生失能或失智,才能保障家庭的生活經濟。


隨著年紀增長,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逐漸增加;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加重的原因,除了老化、痛風、糖尿病及肥胖外,從事營造、林木、農、礦工業等方面人員,因為職業需負重,或運動傷害而加重。

退化性關節炎平日保養,建議可以補充保健食品,例如:膠原蛋白、葡萄糖胺、甲殼素,口服或施打玻尿酸,其中膠原蛋白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種蛋白質,主要存在結締組織中(特別是軟骨)。基本上第二型膠原蛋白只存在軟骨組織內,作為關節骨頭的維護,且可直接補充軟骨的耗損、促進新軟骨細胞合成。根據研究顯示,口服低劑量膠原蛋白具有抑制關節自體免疫攻擊的反應。

所以,透過飲食控制可預防關節退化,平時可多吃富含膠質、軟骨素,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如豬耳、蹄筋、貝類、小魚乾、木耳、海帶等食品。並忌吃辛辣燒烤、或油膩生濕的飲食,如煙酒、肥肉、辣椒、燒烤等食品,同時要控制體重,避免肥胖。保養方面,可以溫水澡、淋浴、電療、短波等復健物理治療,中醫則可以針灸治療。

運動時要穿一雙適合的鞋增加活動量,並減小食量與體重,建議可參與緩和非衝擊式的運動如游泳。此外,一個簡單的動作即可訓練大腿肌肉,首先將腳彎曲踩在床上,腳板向上勾著,大腿用力,慢慢將腿抬高,並保持膝蓋伸直,上抬到對側膝關節高度再慢慢放下。重複10下。交換腳動作。建議早晚各1次。若腿無力上抬,可僅從離開床面做起。在執行運動時,不應出現任何不適或疼痛。

關節炎雖然不會直接影響生命,但是會影響長期生活品質,了解日常保養方法,讓你可以走得更長遠喔!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