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常被誤診,高雄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說,如果腰痛持續1個月以上,伴隨發燒、體重減輕,或早上起床腰椎如果凍,好像「被膠水黏住」,就要就醫,檢查是否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高榮免疫風濕科醫師說,僵直性脊椎炎最典型是下背痛,但許多人從有症狀到確診大約5、6年,常常延誤了。

僵直性脊椎炎盛行率約千分之1至4,台灣大約有8萬名病友,若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仍無法改善疼痛的臨床症狀,發炎指數仍居高不下,可以申請健保給付施打生物製劑,可控制疼痛,避免脊椎沾黏變形。

施打生物製劑每月1劑,減少病人就醫不便,慢性發炎也可以得到好的控制。

僵直性脊椎炎疼痛發作時,痛到寸步難行,影響工作及心情,需要長期控制發炎,短暫、斷斷續續的止痛控制,絕非是治療策略,目前可透過物理治療、手術及藥物等控制,雖無法治癒,卻能協助病人控制良好。

(中時即時)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好友September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好萊塢影星珍西摩爾(Jane Seymour)義不容辭擔任擔任「My Day for RA」亞洲活動代言人。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發炎,特別好發在手、腳、膝蓋等關節,患者會疼痛不堪,甚至導致關節永久受損、功能喪失、殘廢。醫師指出,國外最新的研究發現,抽菸與缺乏維他命D,可能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建議患者應改變生活習慣,及早發現治療,仍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成因不明,醫界認為與遺傳免疫系統運作不正常,以及後天病毒感染有關。美國最新研究顯示,抽菸與婦女缺乏維他命D者,容易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這篇論文發表在關節炎暨風濕病期刊 (Arthritis & Rheumatism),引起討論。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表示,抽菸者吸入太多化學物質,長期下來導致免疫失調、發炎,容易誘發此疾病;維他命D原本就可調節體內免疫系統,一旦缺乏,將會容易得到骨鬆、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其他免疫失調疾病。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說,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約有5萬2000人,發病高峰期大多在30至55歲間,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而目前除了止痛藥外,生物製劑的研發,已可完全改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命運。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認為夏天氣喘較不會發作,但是署立嘉義醫院醫師表示,但近日氣喘發作的病患不少,追究原因多數是吹冷氣造成的,有的是吹冷氣不慎感冒,進而誘發氣喘 ,冷氣空調中,存在過多的過敏原、灰塵、塵蟎,誘發氣喘發作。

一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這幾天咳不停,原本以為小感冒,但給嘉義醫院醫師診後,卻發現他氣喘發作,病患自己嚇了一跳,搞不清楚為何夏天氣喘也會發作?因為患者半夜吹冷氣沒做好保暖感冒了,感冒又造成他的氣喘發作。

感冒會造成氣管發炎、黏液阻塞,進而誘發氣喘,氣喘患者吹冷氣時要注意保暖,而且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建議吹冷氣時,窗戶要開個縫,否則不乾淨的空氣一直在室內徘徊,空氣中的過敏源、灰塵、塵蟎也會誘發氣喘發作。

署嘉氣喘衛教師指出,如果你每次感冒都會超過十天,胸口會悶悶,曾經在運動後會喘或咳嗽、晚上睡覺曾咳到醒來、聞到菸味或不潔的空氣就會咳或喘,這就要懷疑是否是氣喘,要找胸腔內科或風濕免疫科,小朋友就找小兒科檢查與治療。

即使夏天氣喘也會發作,有氣喘病史的人,不要到夏天就忽略氣喘的威脅,另外,許多人患有氣喘而不自覺,這才是最可怕的,懷疑自己有氣喘的人,趕緊找專科醫師看診。

 

記者黃秋菊/嘉市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止痛劑,可分為麻醉性鎮痛劑(鴉片類製劑)及非類固醇消炎劑(NSAID),前者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可產生疼痛緩解,但較易產生如鎮靜或成癮性等,而NSAID的止痛其作用部位在周邊而非中樞,一般無此中樞性的副作用,但其止痛效果只能對輕度至中度的疼痛有效。而根據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最新一期發表的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骨關節炎患者服用傳統NSAID加上胃酸抑制劑仍無法完全降低消化道傷害風險。

這項研究共在全球32個國家進行,包括台灣在內,總計超過4,400名受試者參加,分兩組進行測試,一組服用NSAID加胃酸抑制劑,另一組服用COX-2抑制劑。研究中除了用內視鏡觀察外,也將與消化道出血相關的血紅素與血球容積比納入,可更周全的反映消化道黏膜的受損程度。

參與研究的林口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表示,臨床上已知長期使用NSAID可能對上消化道造成傷害,包括胃與十二指腸,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出血等副作用也可能發生在下消化道(小腸及大腸),若患者出現血便,或是血紅素指數偏低,就得懷疑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傳統NSAID加上胃酸抑制劑,雖可以防止藥物對胃部的刺激降低出血,但卻無法在小腸或大腸降低出血風險。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因服用消炎止痛藥物而出血的比例,從1%以下至4%不等,而服用COX-2抑制劑的發生比例則比傳統藥物要減少一半以上。

醫師指出,服藥的劑量與時間的長短,會影響腸胃道副作用出現的機率,服藥時間最好儘可能縮短,只是不少關節炎病患必須長期服藥以緩解疼痛,因此,除非患者有嚴重心血管方面的病史,否則用藥仍以COX-2抑制劑為優先選擇,以降低腸胃道的風險。

 

陳怡君/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到嘉義已經10年了, 第一次來民雄 大士爺祭

照片 041.jpg  

雖然是地方上的大事, 基本上很像是一個大型的夜市

照片 013.jpg  

賣吃的東西種類超多的, 很多我都沒看過

照片 014.jpg 照片 015.jpg 照片 017.jpg 照片 018.jpg 照片 021.jpg 照片 023.jpg 照片 024.jpg 照片 025.jpg 照片 026.jpg 照片 027.jpg 照片 029.jpg 照片 030.jpg 照片 031.jpg 照片 032.jpg 照片 037.jpg  

照片 038.jpg  

從下午到晚上, 越晚人潮越多, 每分鐘只能移動10公尺

照片 036.jpg  

大士爺廟 和 慶誠宮 也是人多到爆, 要拿桂圓糕還要搏盃才可拿

照片 039.jpg 照片 042.jpg 照片 043.jpg 照片 044.jpg 照片 046.jpg 照片 047.jpg  

還有展覽可以看

 

照片 048.jpg 照片 051.jpg 照片 052.jpg  

說真的, 我很喜歡逛廟, 除了感受那份虔誠的感覺, 還有,

台灣的廟都很好看, 有很多精緻的雕刻

照片 060.jpg  

照片 059.jpg

照片 061.jpg  

 

照片 062.jpg  

繼續逛廟會, 不輸日本的廟會, 只少了煙火和浴衣

照片 065.jpg 照片 066.jpg 照片 067.jpg 照片 068.jpg  

還有很多攤賣便宜的衣服,襪子, 尤其是雨傘,

是每年大士爺祭的限定商品

照片 033.jpg 照片 064.jpg  

廟會就是要吃吃喝喝, 高高興興

吃飽喝足,快意回家去

照片 070.jpg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肥胖的病患罹患嚴重的乾癬,原本並不容易控制;但是在經過減肥手術治療,體重下降後,乾癬病灶就能減輕很多。一名25歲年輕男性,原本體重達120公斤,全身90%以上的面積都是乾癬病灶,已達紅皮症乾癬的程度;在皮膚科醫師和新陳代謝科醫師的建議下,接受減肥手術治療,體重下降至80-90公斤,皮膚病灶也改善一半以上,跟以前比較起來,乾癬也容易受到藥物控制。

長庚醫院醫師表示,過去常會有乾癬病人以為自己罹患的只是皮膚病,對生命沒有危害,只要到藥局買藥擦一擦就可以了。但是,過去幾年的研究顯示,乾癬不只是單純的皮膚病,它是一種和基因相關的發炎性皮膚病,和代謝性症候群有相關,使得乾癬病人在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關節炎的風險都較一般人還要高。

另外,有些在西方國家的研究也證實,乾癬和肥胖有相關性。乾癬患者中,較高的比例有過重或高BMI的情況,這可能是脂肪組織會誘發過多的發炎性物質分泌,而這些發炎性物質都和乾癬的形成有重要的關聯。

台北長庚醫院在研究399位乾癬病患後發現,56%患者的BMI是高於24(正常的BMI需要小於24),都屬於過重等級以上,這個比例和台灣一般人的分布比例比起來是比較高的。

整體來說,BMI愈高的患者,乾癬的嚴重程度也愈高。在男性中發現過重患者有嚴重乾癬的風險是正常BMI的1.84倍,而中重度肥胖者有嚴重乾癬的風險是正常BMI的3.29倍。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10年2月的歐洲皮膚科醫學會網路期刊(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上。

BMI愈高的男性,得到嚴重乾癬的風險也愈高,但是在女性,這種趨勢就比較不明顯。這有可能是因為男女的脂肪分布不同,男性的脂肪多包覆著內臟,女生的脂肪多在皮下分布,而包覆著內臟的脂肪會分泌多量的發炎物質,導致乾癬的發炎反應變嚴重,使得臨床上的嚴重程度增加。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男女,年過30歲後,骨質就開始流失,

尤其停經的女性,每年以3%速度流失,是骨鬆高危險群。

面對無聲無息來襲的骨鬆,想提前預防,哪些徵兆可得留意?
總統夫人周美青日前在活動時扭到腰住院,由於曾被診斷出骨質密度偏低,醫療團隊擔憂其罹患骨質疏鬆症,因而引起民眾關注。骨骼有如房屋的樑柱,負責支撐人體,然而,它並非生來固定不動。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表示,骨骼時時刻刻都在進行「骨形成」與「骨吸收」兩種代謝作用,讓骨量透過增減更替達到平衡。

隨著人生不同階段,骨量逐步變化。青春期時,骨質形成速度快,因此骨骼變長變粗、骨量增加;30歲後,骨量從最高值開始走下坡,因為人體老化,使得骨吸收逐漸超過骨形成的速度,骨質流失久了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

骨鬆並非女性專利 男性骨本亦隨年紀流失
根據衛生署2009年的資料顯示,國內50歲以上的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男性為1.6%、女性為11.4%,骨鬆比例隨年紀漸長而明顯上揚。中華民國老年醫學會曾調查65歲以上的骨鬆盛行率,發現每9人就有1人罹患骨鬆,女性比男性更常見,約4位65歲以上女性就有1人發生骨鬆。

記者:文/張雅雯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輕忽僵直性脊椎炎,部分病患恐變成駝背!署立豐原醫院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必須把握黃金治療期,約在發病後的最初五年,且除了藥物治療外,物理治療、運動、睡姿等,常是預防脊椎變形的重要步驟,若太過輕忽這種病症,患者可能會出現駝背的情形。

醫師指出,大多數患者若能在四十歲前將發炎情況控制到最低的程度,包含臨床沒有症狀、驗血發炎指摽也能在正常值以內,以及患者眼睛、心臟、腎臟等部位不受到侵犯,如此一來,到了四十五至五十五歲間就可以逐漸進入停藥的階段。

醫師進一步指出,但若患者沒有妥善控制,骨頭都已經粘連,或已經造成眼睛、腎臟或其他內臟長期病變或週邊關節永久變形者,僵直性脊椎炎極可能變成終身疾病,往往無法停藥,因此,早期診斷,正確治療,再搭配長期規律的追蹤是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不二法門。

值得注意的是,當患者感覺不痛了並不是停藥或減藥的唯一指標,因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個慢性發炎疾病,身體長久處在骨骼及骨骼旁邊的肌腱、韌帶附著處及關節的慢性發炎,雖然發炎會引起疼痛,然而時間久了之後,慢性發炎並不一定會帶來疼痛。

因此,不痛並不代表身體沒發炎。是否停藥、減藥的判斷最好交給醫師,由醫師評估判定,千萬不要只靠自己的感覺來停藥。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腳疼痛後,竟然就無法走路了!78歲的王老太太在一次參加社區老人會舉辦的舞蹈活動後,突然雙腳出現一陣疼痛,原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又發作,想不到症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這股刺痛感沿著腳底到大腿,讓她痛到無法站立。

友人見狀後,立即將她送醫,經過詳細檢查才知道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
這名病患除了有類風濕關節炎,同時還合併有退化性關節炎,經過膝關節檢查後,發現膝關節退化情形雖然相當嚴重,此種症狀若沒有仔細診斷,「類風濕關節炎」很容易會被誤診為「退化性關節炎」,不僅延誤治療時機,還可能因此造成其他關節變形。幸好病患及時發現,經由藥物治療後,不但恢復行動力,連跳舞也不成問題。

類風濕關節炎不同於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中年女性,發病時,會影響全身關節,且快速發病,若以輪胎做比喻,類風濕關節炎就像突然被圖釘扎破;退化性關節炎則是自然磨損所導致的結果。
類風濕關節炎除了疼痛,還伴隨其他症狀,進而影響生活自主能力,若長期忽略則會對關節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以前有「一日類風濕,一生類風濕」,如今醫學日新月異,甚至經過治療後,身體狀況也都可以恢復到發病前的狀態。

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旦發生時,症狀都是又猛又急,不過通常都是有時間性,剛開始會慢慢出現疼痛,之後可能1至2個月就不能走路了。其實有20%左右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是沒有類風濕因子,所以提醒民眾,如果疼痛症狀來得又急又兇,且為雙腳對稱性,同時超過4個關節以上都受到影響,就要考慮可能是「沒有類風濕因子的類風濕關節炎」。

除了藉由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及生物制劑等藥物治療外,其實適度的活動或運動,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都有很大幫助,所以病患千萬不可輕易放棄任何治療機會。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缺鈣」已不只是中老年的健康危機;根據衛福部所作的調查發現, …

「缺鈣」已不只是中老年的健康危機;根據衛福部所作的調查發現,國小學童鈣質攝取嚴重不足,10-12歲小學生,鈣質攝取幾乎百分之百都未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00毫克,值得家長注意!

根據衛福部所做的台灣地區「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主要鈣質的攝取來源「奶類」,有高達77.1%的高中生未達每日一份攝取量標準,且81.5%女性較73.2%男性不足比例為高;另根據「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10-12歲男童有98%、女童有99.98%的鈣攝取量未達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的1000mg。

「缺鈣」不僅可能影響生長發育,並且增加日後骨質疏鬆的機率;SNQ推廣中心李麗美營養師建議,學齡期孩童每日應攝取2-3杯牛奶,補充每日所需鈣質,適當曬太陽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以及運動和充足睡眠,也是骨骼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李麗美營養師指出,若孩童有乳糖不耐症或不喜歡飲用牛奶,家長也可以讓孩童多食用小魚乾、黑芝麻、海帶及芥藍菜等含鈣質豐富的食物獲得;但若是學童有偏食或無法充分從食物獲得鈣質來源時,也可適量補充含鈣保健食品。

但是市面上相關含鈣保健產品玲瑯滿目,如何選擇才最適合?生策會副執行長謝定宏指出,鈣補充應著重於吸收率,購買含鈣補充品時,不一定要看含鈣量的多寡,而是要考慮吸收率;例如檸檬酸鈣的吸收率較碳酸鈣好,乳酸鈣多存在奶製品中,也比較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此外,SNQ推廣中心陳宛蓉組長也表示,在「SNQ國家品質標章」通過含鈣保健食品共有28件,劑型的設計從不易吞食到近期有軟膠囊、粉劑及飲品,甚至有為預防孩童肥胖,也設計出低脂乳製品,讓民眾能有更多的選擇性。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