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林先生正在事業高峰期,卻發現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剛發作就症狀劇烈,初期藥物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工作忙碌的他很快就失去耐心,回診時間愈來愈不規律;交友廣闊的林先生在親友的關心建議下,嘗試了多種另類療法,甚至不惜花大錢飛去日本打胎盤素。中斷治療半年多,最後林先生還是回到醫院求診,也能夠規律回診、用藥,目前已控制到低--中度疾病活動度,但已破壞的關節無法恢復,還是需要止痛藥。
長庚風濕科科主任表示,林先生是屬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預後狀況比較不理想的病人,不僅發炎指數偏高,抽血檢查也發現與疾病相關的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CCP)呈陽性,「研究顯示這一類病患的病情進展較快,如果不好好治療,未來關節破壞機率高,預後較差。」醫師強調,林先生一開始就沒有好好配合治療,再加上應酬多、作息不規律、常抽菸,都是影響病情控制、造成關節變形的重要因素。
在門診中其實常遇到無法耐心配合治療的患者,通常因為疼痛、關節僵硬、睡不好、情緒低落、工作受影響等狀況降低治療信心,中斷治療。醫師強調,如果想嘗試另類療法,務必先與醫師討論;同時,在抗病過程中,家人的陪同、了解,是患者很重要的心理支持。
醫師提醒,「患者可能因為關節受損,影響日常活動,像是無法提重物、開門、開瓶蓋......,甚至不方便穿衣服鞋襪,需要家人協助或使用輔具、調整居家環境。」像是重要活動關節如手腕、膝蓋等受損時,要減緩這些關節的工作量,除了親友幫忙,也可配戴輔具,並依個人狀況接受物理治療、做一些增強肌力的復健訓練。「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有骨質疏鬆問題,要注意避免跌倒。」醫師強調,地面要防滑、不要堆放雜物、裝設感應式夜燈......等,都是居家環境調整的重點。
「關節破壞無法恢復,對第一階段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已有生物製劑能達到治療效果。」醫師強調,重要的是及時治療,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已進入個人化醫療時代,可配合病情及患者需要調整用藥,生物製劑也陸續有多種選擇,例如小分子口服藥的問世,就提供不方便注射或害怕打針的患者新選擇。
醫師呼龥,「醫病充分配合,才能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預後、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