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後的3個月是黃金治療期,延誤恐會導致關節不可逆的傷害如變形,後來翁先生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病況穩定,但傷害已經造成,左手腕功能仍然受損,髖關節也必須更換人工關節。
 
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40歲中年女性,患者人數是男性的3倍。由於滑膜組織受侵犯持續發炎,會造成關節腫脹疼痛,但因為這個年齡層的女性大多要做家務,所以常常會誤判為勞累或退化性關節炎。建議若發現關節持續紅腫熱痛,應趕緊至過敏免疫風濕科檢查,確診後也要積極回診,預防關節持續發炎導致變形。 
 
【先了解】起床僵硬疼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一開始發病時,大多會先出現在手指第二排關節至手腕部位,會持續感到紅腫熱痛,尤其早上起床時症狀會更嚴重,有時起床後要刷牙洗臉都相當困難,也就是愈休息愈疼痛,這是因為不動時免疫抗體沉積會使發炎更嚴重。
 
牙周病恐誘發
 
醫師表示,根據國外許多研究顯示,若有罹患牙周病的民眾,會增加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另外,抽菸也是危險因子,其他因素還包括像是免疫疾病的家族史與後天感染等,但還是有絕大多數患者都屬於不明原因。 
 
【這樣做】施打生物製劑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後3個月內是治療黃金期,若能把握時間,可大幅降低關節受損變形的機率,醫師會依照病況嚴重程度給予不同治療方式,輕微者會以口服免疫調節劑、消炎止痛藥治療,若無效或病況嚴重者,則會給予生物製劑治療。
 
ABC治療原則
 
一旦確診,建議依循ABC治療原則,也就是Achieve做到,每個月回診監測發炎指數,控制病程;Better更好,與醫師討論適合使用何種藥物,依患者生活習慣選擇;Care關照,做好飲食、用藥、運動等全方面的照護,改善疾病。 
 
 
如果使用藥物治療,超過3個月發炎指數仍然沒有好轉,那此時就算關節已經不痛,也建議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以免影響關節組織。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
報導╱張雅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