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健保署資料,台灣每年乾癬就診人數約為8萬人,且任何年齡、性別都可能會發生,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依資料顯示,其中約有3成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但臨床上發現其實有高達7~8成的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等於約有5成患者不自知罹病,若延誤治療會導致關節變形,可能會影響走路或生活自理。
醫師表示,由於乾癬症狀一開始是出現在皮膚上,皮膚會有紅斑、厚屑、發癢等狀況,所以大多數患者一開始只會關注皮膚狀況,而忽略乾癬其實也會合併關節炎,且臨床上比例頗高,但多數患者並不自知,建議可進行超音波檢查來早期發現。
此外,許多患者輕忽乾癬性關節炎不治療的後果,或害怕打針治療,就有資料顯示,高達6成的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除了塗抹皮膚外用藥膏之外,沒有接受進一步的治療,除了關節可能會嚴重變形,甚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的慢性發炎疾病,醫師表示,誘發乾癬發作的原因很多,包括壓力、傷口感染、藥物、基因等,且患者沒有明顯年齡、性別之分,一開始乾癬多發生在四肢關節處,皮膚會有紅斑、厚屑、發癢等情形,之後可能會再合併乾癬性關節炎。
關節炎比例高
醫師表示,資料顯示乾癬患者中約有3成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但根據他臨床上透過超音波檢查的結果,發現其實比例應該高達7~8成,這些患者關節沒有症狀,但透過超音波發現已經有發炎反應,也就是說有5成左右的乾癬患者不知自己已有乾癬性關節炎,若已有紅腫熱痛等關節炎症狀,大多會先發生在下肢關節如腳踝、膝蓋。
為了及早確診,醫師建議乾癬患者剛確診時就應進行超音波檢查,來觀察關節是否有發炎情形,之後每隔半年檢查一次。此外,若是發現關節處有紅腫熱痛症狀,或是發現下肢關節處很緊、站起來時有些吃力,就要趕緊就醫檢查,都是乾癬性關節炎的警訊。
生物製劑治療
若發現罹患乾癬性關節炎,一開始醫師會先開立疾病緩解藥物來治療,若病患關節仍持續發炎,且追蹤半年仍持續發炎,此時就可選擇生物製劑來治療,有健保給付,生物製劑有多種選擇,例如含腫瘤壞死因子阻斷劑類(TNF-α)的生物製劑對關節有保護功能,也有其他生物製劑較針對皮膚症狀,而且施打頻率從1周2次到1個月1次都有,可依患者需求選擇。
【醫師說】
乾癬關節炎患者要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睡眠充足、心情愉快、減少受傷機率,減低體內的發炎反應,才能降低發作機率。
報導╱張雅淳 攝影╱施偉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