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背痛、晨僵、足跟腫痛、香腸指 (手指或腳趾腫大)、虹彩炎、拉肚子、血便……,這一系列看似不同部位的病症,其實都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的表現,所以治療上最重要的不只是針對各別症狀,同時是要控制發炎指數。
 
壢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指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是僵直性脊椎炎的第一線用藥,常常有患者只注意到「止痛」而忽略「消炎」的重要性,覺得不痛就自動停藥,等到幾年後症狀加劇,才發現脊椎沾黏、出現贅骨,嚴重時變得像「竹節」一樣,無法自在活動。
 
目前研究發現規則使用消炎止痛藥可減少沾黏,尤其是發炎指數高、或持續上升的患者,臨床上常遇到有患者誤以為消炎止痛藥是類固醇覺得不能長期吃;或是質疑:「一定要吃藥,沒有別的方法嗎?」
 
醫師強調,僵直性脊椎炎使用類固醇的比例不高,即使需要也多是短期使用,患者若對醫師處方有任何疑問,應直接和醫師討論,「最重要的是先用藥物控制好發炎狀況,再視治療情況討論是否能減藥、停藥。」醫師說,僵直性脊椎炎不一定要吃一輩子的藥,門診中也有患者因為病情控制達理想目標後停藥,加上良好的運動習慣、定期追蹤即可,但開始時規則用藥是控制病情的關鍵。
 
規則治療後大約有1~2成療效不佳,若發炎指數仍高,這些病友多數在使用生物製劑後病情的皆可順利好轉。隨著生物製劑使用經驗的累積,發現少數患者在使用生物製劑一段時間後,療效會有遞減的現象。
 
「這是因為患者對藥物產生抗體,必要時需要換藥。」醫師表示,目前無法預測哪些人容易產生抗體,定期檢視治療效果、追蹤發炎指數是必要的;他也強調患者不必擔心抗藥性問題,「生物製劑已有多種選擇,且陸續有新藥進入人體試驗,相信未來會有更好的進展!」
 
2016/07/11 10:05:11 聯合線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