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過敏及氣喘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夏日豔陽高照,如果你(妳)平常所食用的藥品或食品具有光敏感性,當心可能產生紅疹、搔癢等擾人症狀。
光敏感分為光毒性和光過敏兩種,光毒性與藥物本身有關,使用具光毒性藥物時,若血中濃度夠高,並且照到相對應的光線波長,才會發生。光毒性發生時,皮膚會像曬傷般,並有灼熱、腫痛、發紅情況。
光過敏則與個人免疫反應有關,不會出現在所有患者身上,對此成分過敏者,才會發生。主要症狀是感覺搔癢,並起小紅疹。造成光敏感的原因很多,像紅斑性狼瘡、紫質沉著症、白化症及部分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可能產生光敏感,必須小心防曬。
食物方面,常用來美白的檸檬,亦含有光敏感物質,若未經處理直接抹在臉上,太陽照射後可能美白不成反而紅腫,愈敷臉愈黑。另外,常做成精油的佛手柑、柑橘等,也含有光敏感物質,在使用含有此類萃取物的精油時,也須小心。少部分的人吃了胡蘿蔔、芹菜、柚子、葡萄柚後,也會有光敏感現象。
藥品方面,抗生素中的四環黴素、治療心律不整的amiodarone、用於降血壓的利尿劑hydrochlorothiazide、鎮靜劑中的chlorpromazine及thioridazine、用於治療肺癌的口服酪氨酸酶抑制劑(TKIs)、止痛藥品naproxen、piroxicam,治療青春痘的A酸等,大部分藥品均屬醫師處方用藥,在處方後醫護人員或藥袋上均會提醒防曬。
但含A酸的製劑或乳液,藥局內也可選購,使用期間要注意防曬且需小心避孕。由於藥品種類很多,為免於光敏感的為害,領藥後最好再問一下藥師,是否需要防曬。
使用具光敏感物質的食物或藥品時,應盡量阻絕陽光繼續傷害皮膚,可採取穿薄長袖、戴帽子、戴太陽眼鏡等物理性的防護,亦可以擦防曬乳液,最好在早上10時至下午2時陽光正盛時,減少外出,若無法避免,則盡量找有陰影的地方躲陽光。
若需要長時間戶外活動,則選用SPF大於30的防水防曬乳,出外前15分鐘塗滿全身,開始戶外活動後,至少每兩個小時就要補擦一次防曬乳液,如此才能保持防曬效果,並在炎炎夏日讓我們遠離光敏感為害。

【聯合報╱張容維/童綜合醫院臨床藥師】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序進入秋天,日夜溫差加大,不少過敏性鼻炎的病患,一早起床直打噴嚏、流鼻水,甚至覺得鼻子、眼睛癢,耳鼻喉科醫師提醒,過敏性鼻炎難根除,只能加強清除過敏原,近日因季節轉換,來求診的民眾已增加3成以上,病患若認為過敏性鼻炎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要趕緊前來就診,避免惡化成鼻竇炎。

「醫師,我噴嚏打個不停,眼睛也好癢,到底怎麼了?」35歲的林小姐,最近每天起床都頻打噴嚏、鼻水流個不停,眼睛更是癢到流眼淚,幾乎衛生紙不離身,一天得用上快一包,同事、家人都以為她感冒,叫她趕緊看醫師,求診後才知道是過敏性鼻炎發作。

根據統計,國內孩童罹患過敏性鼻炎的人數約2至3成,成人也有25%左右,過敏性鼻炎雖不是嚴重的疾病,但卻會嚴重影響病患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效率,是相當擾人的疾病。

醫師表示,過敏性鼻炎常見的症狀為起床後連續性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合併出現鼻子、眼睛、喉嚨癢,因這些症狀與感冒頗為類似,經常被誤以為是感冒不癒,因發病機率高,常造成病患的困擾。

「過敏性鼻炎無法根除,是長期抗戰的疾病!」形成過敏性鼻炎的主因分別是體質跟後天環境,民眾若想減少受到過敏性鼻炎之苦,除了勤於清理環境減少過敏原外,醫師通常會讓患者使用抗組織胺、類固醇藥劑來減緩症狀,,民眾自己再加上適度的運動及均衡飲食,即可達到控制並遠離過敏性鼻炎的威脅。

 

20141013 04:10 中國時報

陳瑄喻/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罹患痛風性關節炎的63歲王先生,服用降尿酸藥allopurinol數周,出現皮疹、發燒、喉嚨痛等過敏反應,遍尋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診所,僅被診斷為溼疹及上呼吸道感染,24天後全身紅疹且如同燒燙傷般起水泡,回到原處方醫院掛急診,才診斷是嚴重的藥物過敏「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簡稱SJS)」。

王先生歷經加護病房治療,有幸在一個月後出院,卻留下嚴重疤痕的後遺症。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王先生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導致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的藥品,最常見除了降尿酸藥Allopurinol(給付192件),還有抗癲癇藥Phenytoin(給付124件)、Carbamazepine(給付112件),以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Mefenamic acid等。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初期會出現喉嚨痛伴隨發燒、口腔黏膜潰爛、皮膚紅疹、丘疹、廣泛性表皮脫落、眼睛紅癢、水泡、出血、倦怠等症狀,嚴重的皮膚不良反應包括死亡率達1成的SJS、死亡率達3成的毒性表皮溶解症(TEN),及藥物敏感症候群(DRESS)等。倖存患者需要約半年恢復期,更可能有疤痕、眼睛及腸胃道的永久傷害。

據藥害救濟從1999年至今年8月統計資料,共受理2445件申請,成功給付有1255件,總金額近3億8000萬元,歷年案件以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約占每年申請案的6成為最多。

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表示,藥物過敏反應無法預期發生在誰身上,因此藥害救濟針對正常用藥卻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但重要的是及早發現、停藥並做適當治療,將藥害程度降到最低。

今年8月食藥署已發函給全台醫療院所,加強高風險成分的藥袋上加註警語或副作用;除此之外,食藥署近年印製30萬張藥物過敏記錄卡發放給各醫療院所,民眾可索取並請醫療人員記錄用藥不良反應,若曾有過敏記錄,就醫時可主動出示,以防再次吃到同一致敏藥物。

藥害救濟基金會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炎異位性皮膚炎病患戲水要注意!日前一名患有異位性皮膚炎7歲女童,跟家人到水上樂園玩水後,大腿紅癢脫皮,且奇癢難耐,女童不自覺搔抓多處,隔日早上起床後腳部皮膚竟開始潰爛,原來是異位性皮膚炎急性惡化,趕緊就醫。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體質,皮膚會反覆出現溼疹及搔癢,易合併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50%的患者會在1歲以前發病,80%會在5歲以前發病,少數則會在成人期發病,其症狀表現包括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搔癢及發紅等。

對過敏病患來說,運動是很好的事,包括了游泳,但一定要注意水質的清潔,因為異位性皮膚炎者的皮膚障壁功能較差,公共戲水池的人潮眾多,較難掌握水質情況,容易誘使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再加上孩童本身較難自制不抓癢,往往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引起傷口感染。

所以,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戲水時,一定要留意水質是否乾淨,戲完水後一定要用清水沖一下全身的皮膚,最好能擦一下乳液,讓皮膚保溼,降低皮膚刺激。

時序入秋,空氣中的溼度會變得較乾,鄭惠文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平時皮膚要做好保溼的工作,衣服穿著不要過緊,洗澡或洗手時,水溫不要太熱,少用肥皂等清潔劑,平時保持正常作息、均衡飲食,有機會多運動,可以減少壓力,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的機會。


中國時報 魏怡嘉/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蕁麻疹患者一旦發作,不但皮膚塊狀紅腫、搔癢,還會影響睡眠。醫師表示,國外已核准一種氣喘藥適用於慢性蕁麻疹治療,國內尚未核准,但臨床效果不錯。有51歲女性因蕁麻疹發作,眼皮腫,臉紅腫,打高劑量類固醇仍未改善,以氣喘藥治療,半天消腫。

 

皮膚科醫師表示,不少民眾飽受蕁麻疹困擾,急性發作時皮膚出現塊狀紅浮腫、奇癢無比,甚至影響睡眠。臨床統計,約九成患者急性期前三天積極治療後會好轉。日本研究顯示,50名蕁麻疹患者中,治療後超過兩周未好轉比率占6%,若無法改善、可能轉為慢性。

 

臨床定義若反覆發作超過六周,就稱為慢性蕁麻疹。急性與慢性患者症狀雖無太大差別,但逾半數慢性蕁麻疹患者,一整年處於皮膚癢、紅腫等發作狀態,很多人經常嚴重到眼皮、嘴唇、臉部等浮腫,影響外觀、心情低落,還可能引發憂鬱症。

 

目前治療蕁麻疹雖有抗組織胺,類固醇、抗過敏藥物、免疫抑制劑等,但很多患者抗組織胺用到四倍劑量卻還無法控制,有些打類固醇仍無法改善。歐美等國今年已核准氣喘藥物(過敏球蛋白單株抗體)可用於治療12歲以上慢性蕁麻疹。

 

這種氣喘藥物除治療慢性蕁麻疹外,臨床發現有助急性發作緩解。這名51歲患者因蕁麻疹反覆發作,眼皮、嘴唇及臉腫脹,到醫院打了五天高劑量類固醇都不見改善,最後打這種氣喘用藥,上午打針、下午立即消腫,回到工作崗位。

 

氣喘誘發是因體內過敏球蛋白過多,此藥可讓氣喘獲控制,也可讓誘發蕁麻疹的肥大細胞變得穩定、避免發作。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已同意,將對急性患者使用此藥,看是否能有效避免變為慢性,希望提供患者另一項治療選擇。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們提到過敏反應時,很多人會聯想到花粉、草及花生等過敏原。但英國科學家發現,生活型態才是造成過敏的元凶。

 

據統計,覆蓋在皮膚、嘴巴四周、腸道的細菌不僅是細胞總數的10倍,也是鍛鍊體內免疫系統的利器。因此生活型態一變,這些微生物也會跟著改變,進而導致身體出現紅癢腫等過敏現象。

 

在西方社會,家庭多半重視衛生甚至一塵不染,因此細菌種類不如開發中國家,影響所及,後者平均1500人才有1人過敏,但英美等國平均3人就1人過敏。

 

西方的生活方式改變了細菌種類,讓民眾動不動就容易過敏,但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型態導致今日過敏人口有增無減?

 

剖腹產是被點名的元凶之一。在英國,1/4小孩是剖腹產,而剖腹產小孩的過敏風險比自然產小孩高出52%。科學家認為,自然產小孩在產道接觸的細菌彷若保護傘,讓他們遠離過敏。

 

但是隨著小孩長大,這些有如保護傘的細菌不斷受到攻擊而減量,而研究發現,母奶含有多達900種細菌,足以說明何以僅吃母奶的小孩較不易過敏。

 

抗生素是另一個不利可抗敏細菌的凶手。弔詭的是,抗生素明明是為了保護健康,卻往往嚴重殘害這些有益健康的益菌。研究發現,小時候使用抗生素,長大後罹患溼疹的風險上升40%

 

若想降低過敏風險,多到戶外走走、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都是簡單又有效的抗敏妙招。此外,在家種些花草,增加黏附在皮膚上的細菌種類,也可降低過敏的機率。

 

其實,人身體有如一個生態系統,必須和微生物共生共存,有了這層認知,也許大家應重新思索吃進身體的東西,並進一步認識身體的運作方式。

 

中國時報鍾玉玨/綜合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安問題、空氣汙染都讓過敏問題愈來愈嚴重,據統計,50%以上學童有過敏困擾,醫師指出,抗過敏不能只是阻擋過敏原,還得減少內在誘導物與外在刺激物,包括食品人工添加物、空氣汙染等,也要注意少喝冰水、避免接觸乾冷空氣,以免誘發過敏。

 

醫師指出,食物過敏原則可以透過人體免疫系統的自然耐受性獲得控制,49個月是訓練寶寶腸胃道免疫力的黃金時期,此時寶寶應該嘗試各種副食品,包括魚、蛋、肉、水果等,可以降低未來對這些食物過敏的機會。

 

根據研究,如果孩子1歲之後才接觸到雞蛋,發生過敏症狀的機率是提早吃雞蛋的寶寶的3倍。過去有些人以為,小孩子最好不要吃魚、蛋以避免過敏,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應該將吃副食品時間提早到4個月,把可能致敏的食物少量多樣地嘗過一次,可以增加身體耐受性,降低過敏的可能。

 

過敏成因複雜,有些人說「太乾淨會導致過敏」,也有人說「家裡太髒亂、塵蟎多會造成過敏」。其實過度暴露或過度保護都可能造成過敏,應該從過敏原、內在誘導物與外在刺激物3個方面杜絕過敏症狀。

 

過敏原包括環境中的塵蟎、黴菌、花粉,以及食物中的動植物蛋白等,內在誘導物則像香菸、食品添加物、空氣汙染等,外在刺激物則是指乾冷空氣、洗熱水澡等,不過,如果控制好過敏體質,即使受到外在刺激,過敏症狀也不會發作。

 

環境中的過敏原可以透過打掃、使用空氣清淨機、除溼機、防塵蟎套等保持低致敏環境,例如,家中養寵物或成員吸菸者可以使用空氣清淨機改善,而只要家中溼度低於40%就可以有效杜絕塵蟎、黴菌,不過此時空氣過於乾燥,可在家中放置2條溼毛巾改善。

 

中國時報郭佳容/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蕁麻疹除好發於季節轉換時期,患者接觸蝦蟹、豆類、香菇等食物過敏原,也可能急性發作。醫師提醒,如果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六周不見好轉,除持續用藥外,建議到醫院驗血,了解是何種過敏原引發,盡量避開過敏原,以免發作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

醫院皮膚科醫師表示,會引起蕁麻疹的過敏原非常多,甚至可能找不到原因。反覆發作超過六周的患者,應到醫院抽血檢查可能的過敏原。一般最常見的過敏原是有殼蝦蟹、豆類等,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盡可能避免接觸。

皮膚科醫師說,盡量避免接觸灰塵、多喝溫開水、多運動提升免疫力,避免蕁麻疹反覆發作。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