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颼颼及嚴重霾害,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易加重病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表示,天冷或氣溫像溜滑梯一樣降太快,血液循環變差,體內的發炎物質容易堆積,不僅四肢關節腫脹症狀加劇,霾害還會誘發體內的發炎反應,導致肺部及腸胃道拉警報,長期下來還會造成肺纖維化、影響心肺功能。
「天冷霾害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造成間接影響。」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風濕免疫科解釋,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影響生活品質,增加身體壓力,導致免疫系統過度活化發病。
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合併乾燥症,患者容易感到口乾、眼乾、皮膚乾問題,大部分都跟體內的B細胞過度活躍有關。患者如未積極治療,除易導致關節嚴重腫脹、出現變形,體內發炎反應也會誘發鼻過敏及氣喘急性發作,這時用藥並無法讓關節恢復到正常形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除了傳統藥物,目前還有生物製劑、免疫調節劑等各種劑型藥物,病患用藥選擇多元。一旦檢查發現身體發炎是B細胞過度反應引起,現在也有標靶藥物可治療。

聯合報 記者張嘉芳╱即時報導
arrow
arrow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