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僵直性脊椎炎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醫師!我的手指變成香腸了!! 怎麼辦?

在門診常有病人因為手指變得又紅又腫,甚至還會痛,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呢?

當一指或多指發生廣泛性的紅腫變化時,就可以叫做香腸指了,英文名叫dactylitis,或是sausage finger,描述的相當貼切。

有哪些原因會造成這樣的情形呢?

首先要先分辨到底是軟組織的發炎,還是關節炎所導致的,有時也會有合併的現象。



常見的軟組織的腫脹有感染,肌腱發炎等。若是感染所造成的,例如蜂窩性組織炎,則屬於比較急性的感染,需要及早治療,在外觀上有時會有傷口,或是有被外傷或是被動物昆蟲叮咬的病史,在抵抗力較弱的病人也可以沒有上述表現,另外若您有香港腳等黴菌感染也要小心。慢性的感染則包括結核病麻瘋病(Leprosy,又稱為漢生病或韓森氏病Hansen's Disease),不過後兩者的診斷相當困難,有時需要侵犯性的檢查,比方說切片檢查,才能找到原因。

若是使用過度而沒有適當休息,外傷,都可以造成肌腱發炎而導致單一手指的腫脹疼痛,但一般來說不會腫脹得太厲害,休息是很重要的,嚴重時,有時還必須加上適量的消炎藥,才能慢慢治癒。

如果是關節炎太嚴重了,也同時會影響周邊的肌腱鞘及軟組織,造成整根手指腫脹的外觀。慢性且嚴重的發炎性關節炎,比方說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 (就是俗稱牛皮癬合併關節炎)等要特別注意,如果病人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就更容易發生。

另外,在一些自體免疫疾病,包括血管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疾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有時也可以看到香腸指。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硬皮病,在硬皮病的病人,香腸指可以是皮膚變硬之前的先期變化,若是病人沒有注意,往往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

一些全身性的問題也可以導致香腸指,比方說心臟不好,白蛋白太低,腎臟衰竭,血管或淋巴系統的阻塞都可以導致手指腫,但通常不會痛,也很少會紅,熱,且影響的範圍比較大,較常看到整個手或腳一起腫,在臨床上很容易分辨。

最後,還有一些少見的疾病有類肉瘤病(Sarcoidosis),骨頭梗塞等,也會有香腸指的現象。

如果網友發現有類似香腸指的情形,請到各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求助,才能找出正確診斷,並給予正確治療。

 

陳明翰醫師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見許多人多年來彎腰駝背,外觀像「鐘樓怪人」,後來確診才發現是僵直性脊椎炎。

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容易被誤診,甚至延誤診斷,以致被發現時已拖了7至10年,常見許多人彎腰駝背,外觀像「鐘樓怪人」,等到確診時,只能緩解脊椎沾粘不致惡化,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約有10%至15%屬於嚴重程度,會大幅提高脊椎骨折風險,所以早期診斷並加以用藥治療,十分重要。


僵直性脊椎炎是發炎性的腰背痛,主要先侵犯骨盆後緣兩側的薦腸關節,逐步向上延伸,可蔓延到脊椎各節及脊椎旁的軟組織,病情嚴重者脊椎縫隙間會出現沾黏現象,導致全身僵硬不能動,病情嚴重者不僅脖子、腰背都僵硬無法動彈,還會增加脊椎骨折風險。如果是12歲以下的孩子突然不明原因喊下肢關節腫脹疼痛,或是腳底板疼痛,此時父母就要驚覺,最好帶至風濕免疫科就診,而非帶至骨科或是中醫推拿,以免延誤治療時間。


【僵直性脊椎炎初期症狀檢測】
1.僵:早晨起床時感到脊椎僵硬
2.痛:連續3個月以上有腰酸背痛之感,尤其是下背部;如果僵硬感、疼痛在運動後感覺較為紓緩;但休息後反而感覺比較痛。
3.不動:長久下來,有時會全身一時僵硬無法動彈
可以依據以上3種症狀來自我檢測,若發現自己有疑似症狀,就應就醫詢問,及早發現、及早至風濕免疫科尋求治療,可避免疾病惡化至「不動」的階段,影響活動力,讓自己真變成「木頭人」!


【僵直性脊椎炎藥物治療】
1.目前治療的觀念是先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減少關節的疼痛與僵硬,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目的在控制發炎與減輕疼痛,急性活動期應全劑量投予,緩解期劑量可根據疼痛程度自行調整。
2.免疫調節劑也證實對僵直性脊 椎炎合併周邊關節炎、乾癬、發炎性大腸疾病及葡萄膜炎等有效;雙磷酸鹽藥物靜脈脈衝療法可減少發炎及調節免疫。
3.目前新式治療趨勢為生物製劑,藉由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作用,來達到調節免疫機制,治療效果顯著,作用時間很快,以一週兩針的生物製劑為例,根據國外的臨床使用經驗,在治療2週(使用4針)後即獲得明顯改善,生物製劑目前已有健保給付。


【僵直性脊椎炎的運動復健】
1.日常的保健可多做伸 展脊椎運動(如游泳、柔軟體操、跳舞等)。
2.還要注意背部保健,包括充分休息、睡硬床墊、熱敷。
3.多做深呼吸、戒菸以保護胸腔。
4.避免長時間的彎腰動作。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紀輕輕就腰痠背痛、手趾腳趾莫名發炎腫脹,可別以為單純運動傷害而延誤就診或誤診,可能是罹患了號稱「竹竿病」的僵直性脊椎炎!若不及早治療,會使關節受損、骨頭增生、脊椎僵硬無法彎曲,惡化甚至導致殘障、失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台北榮總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在台灣的盛行率為0.2%,患者約4萬人,好發於20-40歲男性,男女比例為3-5:1,其中有2至3成為幼年型患者,也就是在10-16歲就發病。僵直性脊椎炎致病原因仍不清楚,目前認為多重因子互相影響,其中包括先天的遺傳因素(HLA-B27基因)及後天如細菌感染、受傷等環境因素造成。


其主要症狀包括下背部及臀部痠痛,尤其是薦腸骨關節處、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有時病患手指和腳趾會莫名發炎腫脹。而幼年型患者早期多出現腳跟或腳底、骨盆或膝蓋附近的肌腱接骨點發炎,或膝關節、髖關節等周邊關節發炎,與成人型不同的是,僅有4%以背痛為早期表徵,成人型則有67%以背痛起始。


主任說,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早期症狀常被誤認為運動傷害,因而前往復健科、骨科診斷。若誤診或是延誤治療,將使關節受損、骨頭增生、椎骨僵硬無法彎曲,持續惡化後,會導致脊椎關節畸形、僵直,甚至有失能、殘障的風險,因此正確診斷與及早治療非常重要!


主任提醒,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的家族成員,特別是HLA-B27陽性的人,45歲前若發生腰背痛、晨間僵硬或反覆性莫名的胸痛或僵硬、葡萄膜炎、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發炎,或週邊關節炎任一情況,都應懷疑是僵直性脊椎炎。而16歲以下青少年,如果膝、踝關節、腳關節腫脹發炎,或肌腱附著點發炎,包括腳跟腱、腳底關節等腫脹、疼痛,則必須高度懷疑罹患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小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